智通财经APP获悉,1月15日,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在富国基金2025海外投资策略会上对2025年中美股市作出分析和展望。他提到,新年开始,海外资金面对于中国资本市场,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影响最明显的阶段可能正在逐步过去。春节前后将会迎来中国这轮行情的主升浪,以9月24日作为这一轮中国式牛市的起点,指数方面,恒指的表现很可能不如中证A500。他认为,2025年,我国的无风险收益率依然会保持低位徘徊,低利率时代,中观和微观的逻辑对基本面更重要。
张忆东表示,现在已经到了一月中旬。岁末年初,海外资金面对于中国资本市场,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影响最明显的阶段可能正在逐步过去。二月份到二季度末、三季度初,美债长端利率有希望迎来一个走弱,从而对于人民币汇率稳定性,对于中国的货币政策空间,都是相对正面的。
2025年,中央提出要实施超常规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这些政策将会在2025年逐步落地落实。立足中国自身,无风险收益率在2025年依然会保持低位徘徊。从而为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以及推动内需来贡献政策的力量。
对中国货币政策而言,他认为,下一阶段,考虑到人民币汇率在岁末年初的压力在逐步得到释放,人民币汇率显示出极强的韧性,所以下一阶段人民币汇率将有望逐步呈现出一种双边波动、稳定的格局,进而就会有利于中国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大趋势。
中国的基本面可以分三个层面来看:
第一个层面宏观层面,他认为中国的宏观经济静水流深,2025年变化在于民营经济,民营经济GDP占比会比2024年有所提升,所以大家要淡化实际GDP。实际GDP就是一个相对企稳,是一种企稳摸底的过程。在做投资的时候,要关注变化,而不是关注这些相对众所周知的事情,因为这些对于投资没有影响,反过来说,变化的东西对投资是有影响的。2025年中国的宏观经济,有可能可以类比的2000年千禧年那一年。那一年可以看到GDP只是一个摸底的过程,底部徘徊,但是物价平均指数开始见底回升,这是一个变化。
从第二个维度看中观,中观更重要。
2025年无论看中国股市也好,美国股市也好,看中观比看宏观更重要,看中观的变化,叫“革新似火”,中观的变化更加明显,因为最终投资是投标的投上市公司,所以那些中观的变化,竞争格局的改善、效率的提升,最终它会影响到EPS。从中观的维度来说,从新动能和内需两个维度来看。
新动能的角度来说,就是新的生产力,这是时代的红利,就是AI时代。
如果说2000年前后是90年代到2000年移动互联网1.0的时代,那么2010年是移动互联网的大时代,那么现在就是一个AI浪潮的大时代,所以这是一个时代的红利。从新质生产力的角度来说,2025年比较要聚焦在哪儿呢?像AI、机器人、半导体,这些为代表的就是跟智能化相关的新的科技发展,它对各种产业的影响。
第三个维度,即从微观的角度来讲。
微观的角度来说,要提升股东回报,加大分红、加大回购,从而让这些核心资产可以通过提升股东回报而获得重估的机会。
在欧美他们的低增长、低利率、低通胀时代,美国的宏观经济也是处于这样的状态,但是微观很活跃,他们通过回购、注销来提升ROE,推动EPS上涨。
从资本市场展望上来说,他认为春节前后将会迎来中国这轮行情的主升浪,也就是以9月24日作为这一轮中国式牛市的起点。这轮中国式牛市,它很典型的就是大涨、大波动、大分化,所以在924(新政)到10月8号,一轮轰轰烈烈的逼空之后,一直可以说震荡消化。
另外,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不需要保持高增长。很多人觉得基本面不好,他们会觉得好像基本面能够高增长才叫基本面好,不是的,做投资关键在于上市公司的盈利,所以中观和微观的逻辑对基本面更重要。对中国而言,现在的沪深300的估值,就是12倍左右的估值,对应的潜在回报率7%左右。对中国而言,A股股息率在九月份的时候,差不多7%左右。现在到了年初经过了几个月的调整以后,依然是在高位,依然在6%左右。历史上来看,每一次中国大级别行情,它的风险溢价都是回到零左右。
恒指表现很可能不如中证A500
港股看两类资产,一类是内资主导的港股资产,另一类是外资比较主导的资产。
那么内资主导的资产如一些央国企的红利资产,像四大行、公用事业、煤炭等高股息资产,内资的保险公司资金成为了相关港股资产的主导者,具有了话语权。以港股为例,如果它的贴现率不变,收益率是按照中国的十年期国债利率1.59%来看,港股的风险溢价依然是高达10%左右的历史极端值。所以从这个维度来说,内资主导的这一类资产,依然具有非常强的战略性配置价值。
但是欧美资金的资金面对应的无风险收益率是十年期美债收益率,大概现在4.8%左右。如果对欧美资金按照自己的资金成本来衡量风险溢价,就会发现是在历史相对低位。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消费股或者是互联网公司,因为它是外资主导的,所以有点风吹草动,反而估值上不去,甚至有可能被杀估值,就是这个原因。对于2025年,他认为指数方面,恒指的表现很可能不如中证A500。
最后是美股方面,他认为美股2025年的波动会加大,但它不是一个大熊市,美股依然有机会,所以大家可以多多关注它的中观维度。今年美股主要依靠盈利。但是这个机会不是在于提估值,而是关注它的基本面。特别是特朗普去放松管制带来的一些并购重组的机会,以及AI浪潮所带来的基本面的一些机会。总体觉得美股今年有一个10%左右的涨幅,但是它的机会里边,更在于几个结构。
一个结构是科技成长,这里面是AI应用,多多关注。另外一个,在科技成长里边,就是跟AI相关的,像星链、机器人、储能等方面可能也值得关注。跟放松管制所带来的像能源、金融、医药、工业,他们这些可能会因为特朗普的放松监管政策,会带来被并购的机会,并购重组会迎来高潮。那么这里面弹性可能更高、性价比更好的是被并购的机会。
还有就是可选消费、科技消费。当然主要的科技消费,把特斯拉和亚马逊也都列为科技消费,这肯定和AI消费是相关的。美国的科技消费也值得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