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动人心!年度最大科技股IPO将至,独角兽小米估值有望破千亿

作者: 玖富证券洪超 2018-05-03 16:40:42
今天,中国互联网行业最大“独角兽”小米赴港上市的消息终于尘埃落定——小米正式向港交所递表,不过目前市场对于小米的估值跨度仍然很大,从680亿到2000亿不一而足,前者出自小米Pre-IPO的融资推介材料,后者则由雷军定调,还得到了部分投行的认可。

注:本文由玖富证券特约撰稿人洪超提供,不代表智通财经观点。

今天,中国互联网行业最大“独角兽”小米赴港上市的消息终于尘埃落定——小米正式向港交所递表,不过目前市场对于小米的估值跨度仍然很大,从680亿到2000亿不一而足,前者出自小米Pre-IPO的融资推介材料,后者则由雷军定调,还得到了部分投行的认可。

小米成功递表,背后也反映出一个重要信息:中国市场对科技“独角兽”的青睐,以港股市场为例,从众安在线(06060)到即将上市的平安好医生,再到潜在IPO对象陆金所和蚂蚁金服,港股市场大有成为“中国纳斯达克”的势头。

而对于小米来说,就算取一个相对折衷的估值1000亿美金,小米仍将成为2018年港股最大、最重要的科技股IPO,也将成为2014年阿里巴巴上市以来(2314亿美元估值)上市规模最大的科技类公司

“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

2010年4月6日雷军的那碗小米粥,标志着小米公司的创业正式开始。如今八年过去,小米跨过了山和大海,穿过了人山人海,但依旧还在这条“不平凡之路”上。

在公司成立伊始,雷军就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模式:“先做ROM再做手机”的“小米模式”

在当时用户对手机操作系统的概念还不太明确的时候,率先打出了专属于小米的名号,随后小米在2011年末第一轮开放发售小米手机,这一模式的可行性也被进一步验证。

那时候还是iPhone 5的时代,在iPhone4惊艳全球之后iPhone 5乘胜追击,基本代表了当时智能手机的最高水平,而安卓市场则是群雄纷争,诺基亚与摩托罗拉的没落,HTC的昙花一现,三星的机海战术,再加上索爱、LG等各路豪强轮番登场,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热闹非凡。

而此时的国内市场则是另一番景象,由于技术上的相对落后,“中华酷联”四大国产品牌都沉迷于庞大的运营商定制机市场,主打“千元机”市场,竞争力几乎为零。更重要的是,当时市面上的安卓系统非常不完善,面对流畅的iOS系统基本被吊打,安卓手机往往只能堆砌硬件作为卖点。

这就给了初出茅庐的小米一个与其他大牌手机一较高下的绝好机会:把小米自主研发的系统MIUI做成一个运行流畅、功能完善的ROM,以此塑造自有品牌,拉动手机销量。

这一战略的效果立竿见影,最初几代小米手机的开放购买都是不到一小时告罄,首次开放购买的三个月后销量达到100万台,六个月后突破300万台。一方面MIUI的粉丝群推动了销量增长,其次,小米也抓住了当时2000元左右“高性价比”智能手机的空白。

至此,小米跨过了高端国际大牌手机的崇山峻岭和低端国产定制机的汪洋大海,在智能手机行业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时间来到了2015年年初,随着三星手机销量跌出国内前三,以小米为代表的国产智能手机崛起,小米本身更是以超过10%的占有率,连续五个季度稳居国内手机销量第一,但没有人想到,一场滑铁卢就在不远的将来等待着小米。

同样是在2015年,国产智能手机龙头华为终于凭借多年沉淀下来的技术优势重回榜首,OV则靠线下渠道优势打下了半边天,而反观小米这边,随着其他厂商UI能力的提升,MIUI已经很难跟竞争对手拉开差距。

高开低走的销量说明了一切。2015年小米最终并未达到年初8000万台的目标,到了2016年,销量更是急转直下,全年出货量同比下跌达36%,市场份额也从2015年的15.1%下跌到8.9%。

主动求变已迫在眉睫,一方面小米加大了海外市场的投入,另一方面,雷军的生态链布局也在慢慢浮出水面。

最初,小米投资布局生态链的是耳机、充电宝等手机的周边,这时的策略明显就是充分利用手机销售的红利,而此前小米积累下的忠实用户也的确为此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坚实基础。

在这种商业模式被证明可行之后,小米开始逐渐向外圈,即智能家居产品延伸,从而布局IoT(物联网)。从结果上看,小米的生态链布局的确取得了不小的成功,2017年小米空气净化器销量更是名列全球榜首,从衣(手环、背包)、食(电饭锅)、住(扫地机器人)、行(平衡车)等方方面面,短短数年小米生态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神奇的发展速度令人称奇。

从数据上看,截止2017年年末,小米IoT接入超过800种智能硬件,物联网设备总数达到8500万台,日活跃设备超过1000万台,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硬件IoT平台。

另一方面,小米也开始把雷军早前提出的“新零售”概念真正落到实处,从2015年9月北京当代商城的第一家小米之家,到2017年5月国内第100家小米之家登陆上海怡丰城,再到同年11月全球首家小米之家旗舰店在深圳开业,小米真正做到了“让互联网的效率回到线下”,让线下的“体验性”和“即得性”优势插上“效率”的翅膀。

对于线下零售的效率,有个专业的衡量标准叫“坪效”,即(流量x转化率x客单价x复购率)/ 面积,一般来说国内零售店的坪效在1-2万元左右,而小米之家目前的坪效已经接近30万元,仅次于苹果专卖店的40万元。

可以说,在经历了两年的低潮期之后,小米已经穿越了智能手机行业的“人山人海”,来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领域。

“风吹过的,路依然远,你的故事讲到了哪”

全球扩张和小米之家快速推进所需的大量资金,让小米对上市集资的需求愈加迫切,毕竟2016年小米才推出了“小米之家”三年千家门店的扩张计划。而在海外扩张方面,小米手机总共是14个国家的前五大手机厂商,还是印度第一大手机厂商,未来是否能征服全球最大的美国市场对其至关重要。

此前小米已经完成了五轮融资,从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投资基金IDG,到新加坡最大投资公司淡马锡,都是小米的投资方:

微信截图_20180417165951.jpg

或许不少人认为,小米1000亿的估值有些虚高,的确,单单作为一个手机厂商,按照30倍的PE来看小米充其量值500亿美金。但前文提到的,小米手机背后巨大的生态链才是这一估值真正的依据。

自从2013年认识到物联网才是下一个风口之后,小米便开始了马不停蹄的投资布局。借助小米手机培养出的终端用户的巨大体量,小米率先推出了第一款生态链产品——紫米移动电源

在此基础上,小米逐渐向外扩散,摸索出了投资的三大圈层:(1)手机周边,分享小米的手机红利;(2)智能硬件,利用小米的科技基因提前布局IoT时代的到来;(3)生活耗材,着眼未来消费升级,增加产品链纵深的同时,利用对冲效应来保证生态链的稳定:

微信截图_20180419174644.png

由手机周边向外辐射智能硬件,最终覆盖生活耗材,小米用这样一个投资节奏迅速地进驻了一大批拥有着市场前景技术的科创企业,截止到2017年7月,小米投资了89家生态链企业,其中有16家年销售过亿,目前总收入已超过200亿:

在丰富了产品矩阵的同时,小米也意识到了如果想从线上走向线下,新零售是不可或缺的渠道,更是生态链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商业闭环进化之路的重要一步。从阿里巴巴的“盒马鲜生”到京东的“7FRESH”,新零售也已成为互联网巨头们的新战场。

而对于小米而言,能够在列强环伺的新零售领域分得一杯羹的原因主要有三点:品牌、流量和供应链。其中,品牌和流量是整个小米生态的共享资源,也是小米这么多年来已经打下的江山,所以供应链才是目前小米需要面临的最大挑战。

作为旗下各子生态的专属资源,小米在供应链上的战略布局主要可以分为三大部分:手机生产制造、智能制造生态以及新零售。

手机生产方面,小米手机能在2017年绝地反击,其根源就是从手机供应链开始,采取多种有力措施从根本上保证了上游元器件的稳定供应,彻底抛弃了小米多年来的“饥饿营销”策略,从而最终实现了出货量神话。此外,小米也借鉴了三星、华为的自主研发路线,于去年2月对外发布了国产自主芯片——“松果”,以应对芯片供应链危机。

智能制造生态一直以来都是小米重要的利润来源,目前小米已经率先建立了完整的智能生活产品生态体系,2018年初,小米智能制造生态链企业——华米科技在美成功上市,就是小米智能制造生态链成功的一个缩影。

新零售方面,去年以来小米线下体验店的计划大获成功,其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新零售模式已成为新零售的业界标杆,下一步,如何将这些零售供应链主体有机地纳入小米生态,使其形成一个以小米为中心的零售供应链网络,才是小米需要考虑的主要课题。

至此,小米形成了手机为基石,新零售为动力,智能制造生态为利润来源的独特商业模式,当然在这样一个风口上,小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最后的估值,也取决于这个美好的故事究竟能讲到哪。

风险提示:上文所示之内容和数据,仅代表作者或嘉宾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玖富犇犇虽竭力但亦不能保证以上内容之准确可靠,亦不会承担因任何不准确或遗漏而引起的任何损失或损害。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