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远程诊疗,平安好医生真的有机会?

远程医疗效果显著,可现实却因同类竞争压力、模式不成熟等原因,真正盈利的企业并不多见。

“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这些概念真的很难让人窥探出虚实。概念处于窘境,但这并不妨碍其一步步融入我们生活,如“物联网”下的智能应用、制造;“区块链”的数虚拟货币(比特币);大数据的衍生品远程医疗等。

智能应用离我们太近,比特币离我们太远,那我们就干脆说说处于中间的远程医疗(即在两个不同站点间利用远程通讯交换信息,改善患者疾病或健康状况)。

为何说远程医疗处于中间,这还与其特殊性有关。一方面,尽管这一事物已诞生了很多年,但源于各种介质的习惯、政策,正真使用远程看病的群体比例并不大,似乎离我们很远;另一方,网络的便捷性让各种医疗APP层出不穷,比如平安好医生、春雨医生、微医等,无不例外地占领着年轻人的手机内存,有个头疼脑热再也不搜百度而是上平台“咨询”,这仿佛又离我们很近。

先不论远程医疗排位如何,反正有人用就有市场。因此,让我们来看看这一领域,以便从相关企业中找投资机会。

远程医疗发展迅速

“看病难,看病贵”这六个字基本能概括我国当前的医疗资源境况。所以自上世纪80年代,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瓦解后,“大锅饭”式的医疗单位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我国便开始做其了医疗体制改革。

于是,在1985年,中国开启了首轮医改。自此,国家不再完全担负医院费用,而是实行“全额管理、定额补助、结余留用”;医院也是“十八般武艺尽显”,尝试了各种经营方式,但因为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旧有体制固有的弊端依旧存在。

2009年3月17日,第二轮医改也就是新医改正式推出,提出了三大战略目标:一是实现全民覆盖基本医保,二是通过推动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等措施实现医疗资源的有效配置,三是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而这轮医改将以往的公费医疗制度转为医疗保险制度,医疗行业越来越市场化。

可改革这么多年,去医院仍旧是“人满为患、费用过高”。为解决这一痛点,我国开始重视其远程医疗,解决“看病难”的现实。

但如果你觉得远程医疗是个新事物,那就大错特错,毕竟在20世纪60年时该应用就已在美国得到应用。当时,美国主要是用于对宇宙飞行中的宇航员进行医学保健遥测和监护,但由于信息技术的制约,远程医疗发展较为缓慢。

而到 20世纪80年代后,通信和电子技术逐渐发展,美国和西欧国家纷纷将这一技术推广至军队。这一期间,包括远程会诊、医学图像传输、远程会议和军事远程医学在内的各种技术取得较大进展。

20世纪90年代至今,远程医疗迎来快速、全面的发展,并逐步呈现走进社区,走向家庭,更多地面向个人,提供个性服务发展的特点。

与美国相同,我国则从1988年开始接触远程诊疗。其标准事件是“1988年,解放军总医院通过卫星与德国一家医院进行的神经外科远程病例讨论。”

1994年华山医院与上海交大用电话进行会诊演示,同年国家卫生部主导并启动了金卫工程2号工程—建设全军医药卫生信息网络和远程医疗会诊系统;1997年,中国金卫医疗网络即卫生部卫生卫星专网正式开通。同年,解放军总医院通过电子邮件与济南军区的医院进行远程会诊,成立远程医疗中心。通讯手段主要是电子邮件、可视电话等。

21世纪后,我国互联网日新月异,纵然医疗行业“阻碍”(政策、习惯、支付)重重,但还是有众多医院、企业开始布局和产品,比如在港股IOP的“平安好医生”、传闻将上港股的微医、春雨医生、好大夫等等。

发展至2017年底,我国远程医疗已覆盖了1.3万家医疗机构和国家级贫困县,让人满为患的医院大厅滞留人数减少了18%。要知道我国可是一个超过13亿人口的超级大国,能让滞留比例下降18%,足见远程医疗的需求与潜力。

图片1.png

盈利模式多样

远程医疗效果显著,可现实却因同类竞争压力、模式不成熟等原因,真正盈利的企业并不多见。

智通财经APP以最早涉及这一领域的美国为例,目前能叫上名号的进有三家企业,分别为美股上市公司Teladoc、American Well、Doctor on Demand,其服务侧重点各不相同。

图片2.png

模式侧重点不同,各个业绩也并不如想象中那般。翻阅Teladoc可以发现,2013-2016年,该公司分别创造了1991万美元、4343万美元、7738万美元、1.23亿美元的收入。2014年相对2013年增长了118%,2015年相对2014年增长了78%,2016年相对2015年增长了59%。每年的增长幅度相当高,但是增长率逐年下降。也就是说,时间越靠后,远程医疗收入的增长速度越慢。

收入是不错,但你看到净利润你就会喊“辣眼睛”。Teladoc2013-2016年,分别每年净亏损602万、1704万、5802万和7422万美元,亏损额逐年增加。而2月27日刚公布的财报显示,2017财年第四财季,该公司营业收入为7714.00万美元,同比上涨106.26%;净利润为-4438.30万美元,同比下降210.37%。

简单理解,别看Teladoc是上市公司,但仍处于“烧钱赚流量”的阶段,上市近3年,股价月K线图呈现深“V”,670个交易日涨不到25个点,报价区间较大,最低9.08美元,最高冲至39.95美元。

图片3.png

行情来源:富途证券

翻转至国内,各大远程医疗平台的模式也不尽相同。单纯从盈利点来看,主要有会员收费、导流收费、广告收入和问诊服务收费4种盈利模式。其中,问诊服务收费不是主流,仅占在线医疗行业营收比例的1%。

图片4.png

拿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平安好医生来说,按业务划分,其可分为家庭医生服务、消费型医疗、健康商城、健康管理及健康互动,以及保险。甚至可以说是互联网医疗全产业链的集成者。

业务体量大,平安好医生从2015-2016年的收入分别为2.79亿元人民币、6.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5.8%,2017年前九个月实现营收同较上年同期增长240.4%至10.16亿元人民币。而净利润方面,2017年前九个月净利润从同期亏损的6.14亿元人民币收窄至当前的4.97亿元人民币。

图片5.png

说直白点,远程医疗平台百分比实现盈利的还没有,但就净利润方面,国内的平安好医生还是优于美国Teladoc的,毕竟一个是在亏损扩大,一个是在缩小。

政策是最大的拦路虎

既然能解决“看病难”的社会矛盾、痛点,为何远程医疗平台们无法“吃香喝辣”?据智通财经APP分析,还是与政策有关。毕竟业界早已总结出,远程医疗的“七大硬伤”:报销、法规、炒作、应用、技术、循证和成功案例。

如报销,截至目前没有明确证据显示医院和医保机构采用远程医疗模式能够控制医疗服务成本。此外,在“按服务计费”的医保体制中不能报销过多,在很大程度上,医保报销仅限于指定的医疗服务和医保代码条款内容。

医保机构的许多担忧也是可以理解的,例如:远程医疗可能导致医疗机构滥用远程医疗服务或过度利用,反而推高了医疗成本。这是许多医保机构有限承保部分远程医疗咨询服务的主要原因。

再如迟迟未能放开的处方、医生的多点执业等,毕竟涉及到多方利益,医院、药企是最大的“受害者”,相反,阿里健康(00241)、平安好医生这些有能力承接处方的医药电商们会受益无穷。

以及缺乏放疗规范化诊治指南和质控国家标准,诊疗效果难以评估。我国尚没有统一的远程医疗的国家标准,各地规范化诊治和质控标准差距较大,平台跨地区执行很困难。在难以对各地诊疗效果进行保障和评估的同时,其本身的权威性和诊治质量将可能受到质疑……

反过来说,若随着政策不断修复,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手握较大市场份额的远程医疗平台,如平安好医生等毫无疑问地是最大受益者。(田宇轩/文)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