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后股价重挫逾16% 呷哺呷哺(00520)还能向高端市场“凑凑“吗?

曾被呷哺呷哺寄予厚望的高端烤肉品牌“趁烧”门店数量则出现缩减。

智通财经APP获悉,3月11日,呷哺呷哺(00520)早盘暴跌逾16%,低见1.48港元创上市新低。截至发稿,跌11.24%,报1.58港元。3月8日,呷哺呷哺发布《盈利预告-亏损减少》,该集团称,2023年,其预计收入同比增长约25.0%至人民币59.0亿元;净亏损预计为人民币1.80亿元-2.00亿元,亏损较上一年的3.31亿元人民币收窄约39.58%-45.60%。然而,这也是呷哺集团连续三个年度录得亏损。

2023年,消费复苏之年,餐饮市场整体呈现出回温的趋势,各大餐饮龙头上市公司都取得了亮眼的业绩。海底捞2023年预计公司收入超过人民币414亿元,提升超33.3%;净利润从上年的16.4亿元人民币,增至不低于44亿元。九毛九,预计去年收入同比增长49.4%至人民币59.86亿元,净利润不少于4.5亿元,比2022年增加了8倍不止。味千拉面也于2023年走出泥潭,预计全年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人民币1.6亿元-2.2亿元。

在行业整体高唱凯歌的氛围之下,老牌火锅巨头呷哺呷哺显得极为另类。3月8日公司披露2023年业绩预告净亏损1.8亿元-2亿元。这已经是呷哺呷哺连续第三年亏损了。2021年-2022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2.93亿元和-3.53亿元,最近3年合计亏损超过8亿元。

对于此次业绩表现,呷哺呷哺指出,集团2023年度的净亏损主要是由于:报告期内预计因关闭及持续亏损餐厅计提相关资产减值损失不超过1.60亿元;部分附属公司递延税项资产同比减少约0.60亿元;当前餐饮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且消费疲软,消费降级对中高端品牌定位的凑凑火锅带来冲击,导致其业务尚处于亏损状态。

呷哺呷哺目前旗下拥有三大品牌——平价火锅品牌呷哺呷哺、定位中高端的火锅品牌凑凑以及烤肉品牌“趁烧”。截至2023年上半年,呷哺呷哺拥有门店843家,凑凑门店249家,趁烧门店3家。

今年2月,凑凑新菜单的上线引发了关于涨价的争议。具体来看,在新菜单上线后,如果就餐人数较多,锅底的价格与之前相比更优惠;但是,如果是2人用餐,锅底的性价比则是大幅下降。此外,凑凑的自助调料价格也上调了1元至10元/位,而在菜品规格方面,凑凑30余款菜品则新增了小份规格。

对此,凑凑官方客服回应称,调整后的锅底价格更注重性价比,同时推出了小份菜以适应不同消费者需求。

针对接下来凑凑的运营,呷哺呷哺指出,计划通过加快新菜品上市、优化促销策略、提升内部培训体系等措施,以应对凑凑火锅当前的挑战。

然而,曾被呷哺呷哺寄予厚望的高端烤肉品牌“趁烧”门店数量则出现缩减。据南都湾财社此前曾报道,今年以来,趁烧已经关闭门店5家,目前仅剩广州有1家门店,上海有2家门店。而根据南都湾财社记者多方了解到的信息,广州最后一家趁烧门店也将关闭。此前,呷哺集团规划要在去年开设30家趁烧门店,实际上趁烧创立至今仅开店8家。

尽管如此,趁烧负责人表示,‘趁烧’餐厅目前均在正常营业。下一步,趁烧也将持续赋能品牌,聚焦产品出新、模型精进、氛围打造等方面;同时也将按照计划稳步扩张。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餐饮行业中,虽然高端烤肉市场尚未出现主导性品牌,但行业专家认为其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趁烧欢乐烧肉"作为呷哺集团旗下高端烧烤品牌,成立尚不足两年却面临经营规模缩水局势,这突显了餐饮行业激烈的竞逐态势以及市场的瞬息万变。呷哺集团急需深度探寻以高端烧烤产品布局突破困局之道。

事实上,二级市场上,自去年以来,呷哺呷哺表现并不乐观。自去年1月9日创下10.26港元的高点后,公司股价就开始“跌跌不休”。相较于去年高位,目前公司股价已累计跌超80%。

image.png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