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光储氢复苏在春季 需求的非线性增长曙光初现

本轮光储库存周期有望在2024年上半年见底,板块有望在春季复苏,企业盈利底部也有望在这一时段出现,中长期板块需要一轮非线性增长来解决本轮需求的过剩问题——这一希望寄托于光储和光氢平价。

智通财经APP获悉,中信建投发布研报称,本轮光储库存周期有望在2024年上半年见底,板块有望在春季复苏,企业盈利底部也有望在这一时段出现,中长期板块需要一轮非线性增长来解决本轮需求的过剩问题——这一希望寄托于光储和光氢平价。展望2024年,节奏可能先抑后扬,年底需求非线性增长动力初露端倪,该行认为头部大型光储逆变器环节格局稳定,同时看好新技术渗透率提升带来的超额收益机会,2024年格局有望进一步清晰,头部公司将巩固领先地位,进一步拉开和竞争对手差距。

中信建投主要观点如下:

预计Q1基本面见底,光储&光氢平价将成为下一轮周期起点

在年底去库周期下,产业链价格进一步回落,预计年底左右硅料价格低点出现,企业报表端盈利低点在Q1有确认,介时板块β有望企稳。目前产业链已逐步进入产能出清阶段,后续需求则是重点需要看光储&光氢平价时点。目前光+储LCOE已显著低于煤电,光伏制氢则有望在2026-2027年实现完全平价。

光伏:把握行业格局及新技术变化,继续看好TOPCon产业链2024年行业整体供大于求,产业链价格及盈利将呈“L型”底部,具备成本、技术优势的企业市占率能够提升,重点关注行业格局演变。我们判断双面poly若能顺利导入,TOPCon未来2-3年内将依然会是主流技术路线,看好TOPCon龙头。

储能:关注地面电站逆变器、大储PCS,以及海外集成等环节今年国内装机预计达到35GWh,同比增长100%以上,但电池、集成环节出现miss,主要是产能过剩、格局较差、价格战激烈导致毛利、净利损失之故,PCS环节则格局较好,价格、毛利稳定。展望明年,仍看好国内大储需求,推荐量增利稳的PCS、地面电站逆变器环节。海外大储市场已在整治并网拥堵问题,预计在锂价到位、降息预期建立之下,明年恢复高速增长,推荐有渠道和资源优势的海外集成环节。

氢能:上游制氢环节增速韧性高,关注二线标的份额提升绿氢平价将推动行业渗透快速增长,我们认为2023、2024、2025年国内绿氢制备成本水平位于14.90、13.72、12.90元/kg,相对于煤制氢8-12元/kg的成本区间存在一定差距。当前在绿氢地区性补贴下已达到煤制氢平价区间,我们预计24年行业增速将保持100%。在不考虑绿氢自身的绿色溢价情况下,有望实现光氢平价的组合为:电价0.14元/kWh、综合电耗4.2kWh/Nm3、制氢设备成本564万元/5MW,推演彼时绿氢成本位于10元/kg,将实现完全平价替代灰氢,这个节点有望在2026年到来。

投资建议:24年氢能板块仍会是估值驱动下的投资机会,考虑主业的确定性及减值压力,建议关注电解槽、电源设备、燃料电池车端高弹性标的。

风险提示:

1)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销量端可能受到消纳问题、需求疲软影响而不及预期;产量端可能受到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限电、疫情反复等影响不及预期,进而影响产业链公司出货量及盈利能力。

2)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产业链盈利能力下降:目前产业链规划产能规模较大,在行业需求增速降档的背景下,供给放量后产业链盈利中枢可能会面临下降的风险。

3)新技术降本不及预期的风险:重点项目及新技术的推进是支撑行业不断降本的关键,也是公司成长性的反映,重点项目推进不及预期将影响当期和远期业绩。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