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鑫证券:广州车展亮相多款碳化硅新车型 碳化硅未来2-3年或供不应求

第21届广州国际车展共有1132辆展车亮相,其中至少包含15款以SiC(碳化硅)为特色的新车型。

智通财经APP获悉,华鑫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SiC渗透率将大幅提升,带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巨大发展机遇。碳化硅器件对于电动汽车来说拥有极高的适应性,应用于电驱电控系统中,可有效降低开关损耗,提高系统工作效率,并能显著降低电力电子系统的体积、重量,能提高电动汽车续航里程达10%左右。上半年与碳化硅相关的扩产项目以及预期资本支出加起来总金额超上千亿元,当前扩产成为行业共识,材料特性决定产能缺口长期存在,供不应求是未来2-3年行业主旋律。

事件:第21届广州国际车展共有1132辆展车亮相,其中至少包含15款以SiC(碳化硅)为特色的新车型。不仅出现了今年下半年将上市的热门SiC车型,如仰望U8、智己LS6、华为问界M9等;还有一些尚未上市的SiC车型也悉数登场,例如奥迪Q6 e-tron和仰望U9等。在价格方面,多款SiC车型的售价位于20万元至30万元的区间,也有一些车型的售价下探至15万元左右。

华鑫证券观点如下:

广州车展800V新车型价格带大幅降低

本届广州车展上亮相的全新车型基本都支持800V高压快充,可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300km的补能,价格方面也基本从之前的30-50万区间下沉至20-30万左右,该行认为平均价格击穿20万门槛只是时间问题。由此将带来SiC渗透率的大幅提升,带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巨大发展机遇。碳化硅器件对于电动汽车来说拥有极高的适应性,应用于电驱电控系统中,可有效降低开关损耗,提高系统工作效率,并能显著降低电力电子系统的体积、重量,能提高电动汽车续航里程达10%左右。

供不应求是未来2-3年行业主旋律

扩产成为行业共识,材料特性决定产能缺口长期存在。上半年与碳化硅相关的扩产项目以及预期资本支出加起来总金额超上千亿元(折合成人民币),扩产的内容主要围绕衬底、外延、器件,上游设备、衬底等环节将优先受益。由于碳化硅长晶周期长、难度大,材料特性决定了其无法像硅晶体一样快速扩产,且企业在长晶环节所面临的know how及各种技术难点并非简单投钱就能解决,预计行业未来真实达产率有限。根据三安光电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的分享,2025年6寸碳化硅晶圆保守情况下产能缺口将达到123万片,乐观情况下缺口将达到486万片。

投资建议:

旺盛的需求及扩产规划下上游设备及衬底环节将优先受益,关注相关企业:

(1)天岳先进(688234.SH):国内碳化硅衬底龙头,实现了从2英寸到8英寸完全自主扩径,临港工厂第一阶段年产30万片导电型衬底的产能产量预计将提前实现。公司与英飞凌协议供应量预计占到英飞凌长期需求量的两位数份额;

(2)东尼电子(603595.SH):子公司与T客户签订采购合同,约定2023年交付6英寸碳化硅衬底13.5万片,2024年、2025年分别交付30万片和50万片。公司上半年已按计划完成产品发货;

(3)晶升股份(688478.SH):碳化硅单晶炉供应商,覆盖碳化硅衬底的国内龙头企业,陆续开拓三安光电、东尼电子、比亚迪等客户;

(4)晶盛机电(300316.SZ):公司自2017年开始碳化硅晶体生长设备和工艺的研发,相继成功开发6英寸、8英寸碳化硅晶体和衬底片,是国内为数不多能供应8英寸衬底片的企业。年产25万片6英寸、5万片8英寸碳化硅衬底片项目已启动;

(5)三安光电(600703.SH):与意法半导体合资成立200mm碳化硅器件制造合资公司,并单独运营一座新的200毫米碳化硅衬底制造厂,使用自己的碳化硅衬底工艺来满足合资企业的需求。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风险,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