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证券:“资本新规”对银行资本水平和投资行为影响几何?

2023年11月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新资本办法将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智通财经APP获悉,民生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2023年11月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新资本办法将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行认为,资本新规的出台,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短期影响偏正向,资本新规实施后,银行业资本充足水平总体稳定,且平均资本充足率稳中有升。长期则引导银行更好服务实体,资本新规通过风险权重的调整引导银行资产配置结构,支持金融服务实体、鼓励银行回归信贷本源,伴随着经济的逐步复苏,银行信贷投放有望提升。维持行业“推荐”评级。

民生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提出差异化监管体系。资本新规按照商业银行调整后表内外资产余额、境外债务债权余额规模,将商业银行分为三档,针对不同体量、不同业务风格的银行,采用不同的监管要求。

二级资本补充范围扩大。资本新规中,除了现行的超额贷款损失准备可计入二级资本,还规定非信贷资产超额损失准备亦可计入二级资本。不过考虑到补充亦有上限要求,测算发现目前42家上市行中,9家仍有空间受益于此变化。

资管产品:穿透越彻底,资本消耗越低。对于银行账簿中的资管产品,根据银行可获得的穿透信息的多少,资本新规提出了穿透法、授权基础法、1250%权重法三类计量规则。具体来看,货币基金、非指数型债基风险权重或将提升,指数型债基、定向资管计划、定制型基金风险权重受影响较小。从资本压力角度来看,银行或更加偏好便于穿透管理的资管产品;基金公司层面或可主动适应变化,如加大布局风险权重平稳的产品、详化信息披露等。

表内信贷:新增房地产风险暴露。资本新规中,信贷风险权重整体趋于下行,引导银行回归信贷本源。针对第一档银行,对公贷款新增投资级、中小企业分类,权重均较此前的100%降低;零售贷款提出“小额、分散”的监管零售概念,优质信用卡业务风险权重降低;房地产中,非审慎的房开贷风险权重提升,个人按揭贷款分层更加细化,权重整体趋于下降。

自营投资:主要影响地方政府一般债、同业投资。针对第一档银行,地方政府一般债权重由20%降至10%。同业投资方面,考虑到交易对手商业银行大多为A级,商业银行普通债、3个月以上同业存单风险权重均由25%提升至40%。其他金融机构新增投资级划分,风险权重由100%降低至75%。次级债风险除政策性银行,其他部分权重从100%提升至150%,不过银行自营配置二级债比重不高,对资本充足率影响有限,且考虑到配置二级债不仅受资本压力影响,银行自营大幅减持二级债的可能性不大。

对银行的影响:资本充足率稳中有升。使用42家上市银行23H1数据进行静态测算,该行发现大部分上市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升,这与金融监管总局在答记者问中的反馈也基本一致。据“答记者问”,金融监管总局表示“测算显示,资本新规实施后,银行业资本充足水平总体稳定,且平均资本充足率稳中有升”。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