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小盘股的套路,你中招了没?

作者: 智通编选 2018-01-15 21:42:30
港股的小市值股票一般指市值不超过50亿港元,或日成交量不到1000万港元,股价在1港元以内的股票。

本文来自“玩转港股”微信公众号,作者为行为经济学者郑磊。

对港股新股和次新股的炒作,手法和内地类似,无非是控制筹码,拉高引诱散户入场,然后高位抛售出货。这是A股有涨跌停板的限制,这个过程需要较长时间,而对于港股,一日之内可以完成。小盘股更大的陷阱是“老千股”。

港股的小市值股票一般指市值不超过50亿港元,或日成交量不到1000万港元,股价在1港元以内的股票(包括大多数香港创业板股票)。这类股票以新上市的中小股和创业板股票为多。

根据过往经验,中资小型股上市后3年内为考验期,但大多数股票会出现不断走低的情形,有些上市以来至今未回到历史高点,由于新股上市大多进行包装,而且定价较高,因此这类股票一般较难把握。

而创业板股票无论好坏,鲜有人投资者关注,每日交投量只有几十亿港元,其中可供选择的投资标的不多。由于这类公司欺负中小投资者的恶例和教训太多,香港本地散户宁愿在牛熊证、窝轮这样的衍生品上投机,也不愿触碰到老千股,加上机构不关注,导致了小市值股票乏人问津,价格低残的局面。

对港股新股和次新股的炒作,手法和内地类似,无非是控制筹码,拉高引诱散户入场,然后高位抛售出货。这是A股有涨跌停板的限制,这个过程需要较长时间,而对于港股,一日之内可以完成。小盘股更大的陷阱是“老千股”。

“老千股”一般具有几个特征,只要符合其中任何一项,都宜回避:

-频繁配股和供股,发行可转债、认股权证等

-发生过合股、拆股

-账面连年亏损或业绩不错,但基本不会派息

-高价收购大股东资产,或者收购亏损资产

-大股东出售股票或质押股票

-几年来多次更换控制人和经营业务(卖壳),喜欢炒作各种时髦概念

-审计师曾无法出具意见或更换审计师、企业高管流动频繁

-管理层基本被家族成员控制,薪酬过高,而且企业盈利一般或亏损

-业绩不错,但股价长期低于净资产

-主业不突出,主要是做股票投资和放贷

-表明看基本面都不错,但市场上很少消息和被关注

-由知名“壳王”控制的壳公司,或名头看着很大,如中国字头非国企

-曾经进行过私有化的再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被分为好坏,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是看上市公司是否善待中小投资者,这是对于上市公司的起码的道德底线要求。市道好时通过配股、供股等手段加大圈钱,市道差时或故意将股价压低,然后合股甚至私有化,这些做法显然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

当然,尽管香港有一些上市公司经营非常稳定,而且每年派息也比较慷慨,但股价仍没有上涨动力,这说明善待投资者并非唯一要求,但是不善待投资者的上市公司,一般都会被投资者抛弃。

“老千”上市公司有如此多的对付中小股东的手段,如何做出区别确实不是容易的事。而且即便某个上市公司过去没有此等劣迹,以后未必不会有。

如果你以控股股东是好人、坏人来判断,那么是否有头有面的人就不会做出此等事来呢?因为按照香港上市和收购条例,这些做法并非法规禁止行为,在商言商,实证无法确保什么人在利益诱惑之下完全不会这样做。

我们后面看到的一些案例就有名人在后面,比如李泽楷、杨澜夫妇、马云等,甚至还有内地有名的国企大股东。所以商场之上没有道义之说,关键看大股东是否有意去做,或者这样做的收益和损失方面的比较而定。

有些大股东可能会认为“出千”的收益无法抵补负面影响或损失而决定不做,而另外一些大股东也许真得是宅心仁厚,这个判断实在是不太容易做出。而那些专业“壳王”则控制着至少上百家这样专门用来套钱的公司,普通投资者需要请教港股资深专家才能知晓他们都是哪些人。(编辑:王梦艳)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