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行业专家交流纪要:资金紧张导致指数销售困难 预计中小散户产能去化幅度至少在40%以上

根据目前的赔付价格和指数的跌幅,生猪产能去化的趋势仍将持续下降。

智通财经APP获悉,近日,纪要私享圈公布生猪行业专家交流纪要。纪要中指出,根据目前的赔付价格和指数的跌幅,生猪产能去化的趋势仍将持续下降。许多企业的资金面比较紧张,导致指数难以销售,这可能导致中小散户购买种猪和指数的力度相对较弱。

从养殖企业的角度来看,目前大企业和其他企业的养殖产能分化严重。大型集团企业的母猪产能占比较高,而中小散户的母猪销量较低,同比下降幅度在 50%至 70%之间。考虑到去年同期的下降幅度,加上今年前 8 个月的母猪销量下降,预计中小散户的产能去化幅度至少也在 40%以上。

供应方面,当前整体供应量基本正常,但存在一些异常因素,比如 2022 年第四季度未消化的库存移交给了 2023 年,大约有至少 170 万吨的肉。如果再加上进口冻肉约 140 至 150 万吨,整体供应可能会产生供应过剩的局面。

综合考虑,从 2020 年开始,猪肉产能一直呈现下行趋势,虽然中间出现了一次反弹,但 2022年仍然是产能下降的情况。整体来看,今年是一个去产能的年份,2023 年可能也会继续去产能。

Q&A

Q:生猪产能去化会持续吗?

A:根据数据显示,2021 年进口了 370 万吨肉,并且还有 400 多万吨后移的肉,2021 年消化了不少,但可能还没有完全消化完。此外,2022 年一季度的供应比较过剩,导致前期产能还没有完全消化。因此,目前的生猪产能相对较高。但需要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的价格并不理想,从 6 月份开始一直不太好,虽然 11 月和 12 月有一定反弹,但 1 月份之前的消费量并不多。再加上 2022 年当月的供应过剩和其他因素,今年的消费需求可能较低。所以,整体来看,生猪供应量可能过剩的程度比预期的要大一些。

Q:生猪产能过剩对企业盈利有什么影响?

A:未来几个月的走势主要取决于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补充资金流的能力,以及肥猪价格的反弹程度。若肥猪价格反弹不够强劲,企业可能会继续亏损。此外,死猪价格短期内可能不会有起色,因为当前供应过剩且对未来的预期较悲观。因此,企业在当前情况下可能会将重点放在期货交易上,以远月合约为主,这也体现在现在期货价格的低迷。对于企业来说,当前的生猪产能去化程度并不是特别高,但是还需要关注其盈利状况和资金支持情况。

Q:目前的消费环境如何?

A:虽然看到批发量有所上涨,但实际上这之外的消费并不乐观,因为与经济大环境有关,比如大规模失业、农民工收入减少、房地产等。基建和房地产等行业实际上是消费猪肉的一个主力。尽管无法统计,但明显可见的是,这类体力活动的消费者的收入往往能够支撑两三个人的消费,而这一类消费者的收入下降比较多。因此,今年的消费状况可能比较糟糕。

Q:目前的生猪库存情况如何?

A:2022 年 4 月之后,需要消化的库存量可能超过 300 万吨。但需要注意的是,其中可能还有一些走私的动物,这也会对库存造成一定压力。此外,进口冻肉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大约 10%,说明肉类供应可能存在一定过剩的情况。

Q:生猪产能与供需的匹配程度如何?

A:从供应量来看,生猪产能并不是特别过剩,可能有些许过剩,但并不是那么严重。可以看到,尽管屠宰量下降,但中山牛肉的销售仍然较弱,说明市场空间受到压缩,销售价格也难以提升。因此,整体来看,生猪产能面临的压力可能比预期的要小一些。总结:根据专家的讲话,生猪产能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过剩,但整体并不严重。未来的发展取决于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资金支持程度,以及肥猪价格的反弹情况。目前的消费状况相对较差,可能 受到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此外,库存量较大,需要在 4 月份之后消化。尽管存在供应过剩的情况,但生猪产能与过剩的程度并不完全匹配。

Q:今年上半年的供应比今年上半年的供应要大一点,可能会导致价格不好,会尽量提前出猪吗?

A:今年上半年的供应比今年上半年的供应要大一点,可能会导致价格不好,会尽量提前出猪。

Q:现在看到的样本数据仍然是下降的,产能缺口可能会比 8 月份要大一点,您认为产能去化的幅度很大吗?

A:现在看到的样本数据仍然是下降的,产能缺口可能会比 8 月份要大一点,产能去化的幅度很大。

Q:大企业的资金压力很大,可能导致母猪的去除会很大?

A:大企业的资金压力很大,可能导致母猪的去除会很大。

Q:未来的价格如果反弹的力度不高的话,产能缺口很有可能要缺乏到明年的三、四月份之前?

A:未来的价格如果反弹的力度不高的话,产能缺口很有可能要缺乏到明年的三、四月份之前。

Q:在全范围内,产能去化的幅度可能会比较大?

A:在全范围内,产能去化的幅度可能会比较大。

Q:产能去化的密度可能会比较大,会导致价格进一步走弱?

A:产能去化的密度可能会比较大,会导致价格进一步走弱。

Q:对于福建来说,产能去化的幅度可能不会太大?

A:对于福建来说,产能去化的幅度可能不会太大。

Q:主要还是关注华东和西南这两个主产区的产能去化情况?

A:主要还是关注华东和西南这两个主产区的产能去化情况。

Q:预期下滑,10 月 11 月产能去化的幅度会加大吗?

A:预期下滑,10 月 11 月产能去化的幅度会加大。

Q:对于生猪产能去化的情况,您认为价格反弹的力度对行业影响如何?如果价格在 18 块钱以下,是否会继续去产能?如果达到 19-20 块钱以上,是否会停止去产能?

A:根据目前来看,我觉得未来价格的反弹力度很可能会在 18 块钱以下。如果 11 月份月均价能够达到 17~18 块钱之间,可能算是一个正常的失气一下,但真的是超预期了。在这种情况下,去产能的幅度可能会超过预期。

Q:对于十月份的价格走势,您认为会出现较大的反弹吗?以及关于大肥猪和肥猪之间的价差问题。

A:十月份很难出现较大的反弹,最多只会出现探底之后的弱反弹,因为目前大肥猪的价格仍然较好,130公斤以上的大肥猪仍然在 17 台以上,价差会拉大。而且目前看来,很多人并没有很强烈的意愿去购买肥猪,因为标书和肥猪的价差并不是很大。但是这种情况很快就会改变,特别是在十月中下旬,如果再次出现压难情况,后面的供应将会紧张。因此,总体来说,十一月和十二月应该是一个弱反弹的阶段,反弹的力度很难预测。

Q:对于去产能的力度,您认为第四季度会比第三季度大一些吗?

A:根据目前的情况,我认为第四季度去产能的力度可能会比第三季度大一些。在当前的情况下,如果再加上产苏州的甲,去产能的力度可能会是一个弱反弹的局面。根据预计,截至四月份,我动物的存栏量应该有 300 多万吨以上,到九月份,据说去化了大约 30%左右。如果再去掉 1/3,预计存栏量还有 200 多万吨左右。

Q:现在的规模场散户的现金流成本分别是多少?

A:散户的现金流规模场,我们监测的是16 左右,16 左右,这都是一个正常状态。如果加上折损成本,基本上可以认为是 16 块 57,小散户的成本实际上是比16 低一点,但需要考虑小散户的比例,整体的散户的成本应该也是在 16 以上,所以整体来说这个成本可以上升到 16~17 之间。

Q:近两个月了,母猪料和仔猪料都是真的,这和产能去化的趋势相悖,有没有可能实际产能去化幅度要更小?

A:实际产能去化幅度比较小,整体来说只有 3~5 个点。母猪的幅度比饲料的幅度要大一点,但是实际上幅度并没有那么大,这是因为母猪的生产效率变化导致的,现在母猪更新频率比以前高,配种的母猪占轮番比例明显比以前高,所以虽然土地数量下降幅度大一点,但是残值下降幅度并没有那么大。整体来看,供应肥猪的能力的下降幅度并不是太大,当前产能需要进一步调整才能获得更好的价格。

Q:现在的生猪产能是否过剩?

A:目前的生猪产能并没有多过剩,尚未达到过剩的程度。我们需要考虑当前动作库存对产能的影响,这会影响对产能的真实判断。

Q:张老师,您觉得冻品的水平降到多少会是一个正常的途径?

A:冻品的水平降到 10~15 万吨是一个正常的途径,目前的进口量大约在 10 万吨左右。如果从年度的角度来看,100~150 四五十万吨之间的粘度进口量可能算是比较正常的。对价格的影响特别明显的库存应该达到 300 万吨以上。

Q:目前养殖业的盈利情况如何?

A:养殖业在当前的压力下很可能会亏损,特别是在 2021 年进口量压缩 30 万吨以上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的投资亏损都在四五万元以上。如果整体的进口压力超过 200 万吨,可能会对养殖业产生较大影响。

Q:母猪生产效率还有提升的空间吗?

A:母猪的生产效率在 2022 年的下半年已经达到最高点,从 2023 年开始受到疾病环境的影响,不会再有太大提高。母猪的生子株数在 22 年的下半年特别高,但由于疾病环境的影响,现在的母猪死亡率较高,可能不会再有整体提高的空间。指数死亡率比正常年份要明显高一些,所以母猪生产效率的提高空间有限。

Q:如果生猪产能再下降四五个点,后备母猪补充上来的速度会很快吗?

A:如果生猪产能再下降四五个点,后备母猪补充上来的速度会很快。从目前产能利用率只有百分之四十几来看,补充后备母猪的能力是挺强的,关键是企业有没有意愿和能力来补充。

Q:现在的产能去化过程会比我们想象的要大一点吗?

A:是的,在当前局势下,生猪产能去化的过程可能会比我们想象的更大一些。负债率较高,猪价持续弱势,再加上明年 5 月份之前的价格预期不高,导致产能去化进入了一个阶段。

Q:近期淘汰的更多的是胎龄的母猪,对产能效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吗?

A:是的,近期淘汰的更多的是胎龄的母猪,这会对产能效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新普通母猪相对整体质量更优化,所以整体福利生产效率会维持在一个相对较好的位置。

Q:生猪产能的去化会降低成本吗?

A:规模市场为了降低成本,在供应过剩的情况下会调整产能结构,淘汰母猪的标准可能会提高,但在生产效率方面已经达到一个比较优化的状态,向稳定阶段发展。

Q:生猪产能去化的过程中,供应能力会受到影响吗?

A:在生猪产能去化的过程中,供应能力会受到一定影响。规模市场会调整淘汰母猪的结构,但供应能力仍在考虑其供应给能力,进入一个稳定的阶段。

Q:生猪产能去化的过程中,是否会出现后劲不足的情况?

A:在七八个月的调整阶段,规模市场会留下后劲充足的母猪。因此,在产能去化过程中,后劲不足的情况应该不会出现。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