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创证券:从七个矛盾现象看美国经济

虽然“自救式”的加息或已结束,但基于大国博弈的加息风险仍然可能存在。

智通财经APP获悉,华创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今年以来,市场对美国经济的衰退预期逐步扭转,软着陆前景逐渐被接受。该行认为美联储货币政策层面,加息周期或已结束,但维持“硬姿态”和高利率仍有必要。对联储而言,只要中长期通胀预期稳定,停止加息,然后维持“硬姿态”和高利率水平,避免金融条件提前宽松对去通胀下半程不利,让通胀、就业和信贷继续逐渐冷却,可能是一个较优的选择。非常重要的是虽然“自救式”的加息或已结束,但基于大国博弈的加息风险仍然可能存在。

华创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一、纽约流浪汉人数激增VS就业市场紧张

“矛盾”现象:去年二季度以来,纽约市流浪汉激增,截至今年7月份大约有8.2万人,同比增长近70%;而同期的美国就业市场持续紧绷,失业率则维持低位波动(3.4%-3.7%)。

纽约流浪汉人数激增,是高通胀的后果与就业市场恶化的前兆?其实不是。全美层面并未出现流浪汉激增现象,纽约市流浪汉激增只是移民问题的干扰,目前纽约流浪汉中,移民人数接近5万,成为主要群体。为何高通胀没有对居民消费和生活造成拖累?主要在于超额储蓄、时薪补偿和财富效应。美国的就业市场也并未恶化,只是边际上在重回疫情前的正轨。

二、上半年标普全球统计公司破产申请创十年新高VS企业违约风险尚在低位

“矛盾”现象:今年上半年,标普全球统计的美国公司破产申请创十年新高,超过2020年上半年;但美国金融市场定价的企业违约风险仍处于历史低位,目前彭博高收益公司债平均OAS处于1994年以来34%分位水平。

创新高的公司破产申请是否意味着潜在的企业经营困难和债务风险?其实不然。前者的解释,一是有银行倒闭冲击的影响,二是统计样本很小,标普全球的统计范围局限于大公司,而更广泛的破产统计显示,美国企业和个人破产数量仍是过去二十年最低。高利率没有导致企业经营困难的原因在于,虽然企业盈利和收入预期边际下降,但受益于2020-21年低成本举债以及利润增长,流动性资产非常充裕;此外,即便是高收益公司债券的偿还压力也不在眼前,企业债务违约的风险可能还比较远。

三、美联储持续加息VS企业固定投资逆势偏强

“矛盾”现象:去年以来,美联储持续大幅加息,累计加息525bp,但企业投资增速逆势上升,增速平均为4.2%,对GDP环比折年率的拉动约0.5个百分点,高于2015-19年的0.4个百分点,低于2017-18年的0.7个百分点。

高利率为何没有有效抑制企业投资?将GDP非住宅固定投资分项认定为企业固定投资,去年以来企业投资逆势偏强,对高利率不太敏感。主要是受益于拜登政府对半导体、新能源等赛道行业和供应链稳定的大力支持。将企业投资拆分为政府扶持相关投资和其他投资,去年以来,与政府扶持相关的企业投资增速均向上,而其他投资增速则向下,以往没有出现在其他投资下行的时候,与政府扶持相关投资上行的情况。

四、美国仍在去库VS 二季度库存未拖累GDP

“矛盾”现象:美国库存同比仍在下行,从3月的6.2%回落至6月的2%,市场普遍判断美国仍在去库进程中;但二季度库存变化对GDP环比折年率的拉动从-2.1个百分点回升至0.1个百分点(数据修正后为拖累0.1个百分点),零售库存环比还有所回升。

为何出现上述现象?一般用同比划分库存周期,是库存的一阶概念;而影响GDP的是“库存变动的变化”,是二阶概念。叠加价格因素,去库周期中,库存有时也可以拉动GDP的增长。零售库存环比回升则是受到汽车补库周期延迟的影响。实际上,我们判断,美国仍处于去库过程中,根据前瞻指标和历史经验,明年上半年才可能进入补库周期,但不同行业链条有差异,原油化工和计算机电子或在下半年转向补库。

五、按揭利率尚在高位VS新屋销售回暖

“矛盾”现象:今年以来,美国新屋销售波动上行。销量折年数从去年底的63.6万套波动上行至7月的71.4万套,同比由-23.4%升至31.5%;同期,按揭贷款利率整体维持在6-7%的水平。

今年以来新屋销售回暖,可能要分为两个阶段去理解:上半程(今年1季度),去年4季度至今年1月份,按揭利率大幅回落带来部分新增的住房需求,新房和二手房销量均有所回升。下半程(2季度以来),按揭利率再次上行并刷新前高,新增住房需求被抑制,但现房库存处于历史低位(1999年有数据以来5%分位)、上市量明显减少(今年1-7月月均上市量为38万套,2021-22年同期为53万套,2016-19年为50万套),叠加新房库存偏高(1999年以来83%分位)、建筑商积极去库,存量住房需求的结构调整(从二手房装向新房)可能成为新屋销售继续回升的主要动力,而二手房销售则开始明显回落。

新屋销售反弹,是否意味着地产周期再起?如果从供需关系去理解,结合新房和二手房的销量、价格以及上市量判断:在一季度,二手房市场应该是:供需双扩,需求扩张幅度相对更大,从而呈现出二手房销售“量价齐升”的现象;新房市场也是供需双扩,但供给扩张幅度相对更大,从而呈现出新房销售“量升价跌”的现象。二季度以来,二手房市场应该是:供需双收缩,供给收缩幅度相对更大,二手房销售从“量价齐升”转为“量跌价升”;新房市场则是供需双扩,需求来自于结构调整,但供给扩张幅度相对更大,从而新房销售继续呈现“量升价跌”的现象。因此,我们判断,今年以来新屋销售的回暖,并不代表着美国房地产周期的重启。

六、典型市场经济VS政府支出却成为经济重要支撑

“矛盾”现象:作为典型的市场经济体,去年三季度以来,美国政府支出却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对GDP环比折年率的拉动维持在0.7个百分点的水平,过去二十年,平均只有0.2个百分点。

去年以来,政府支出对GDP拉动为何较强?一是,受州和地方政府雇员报酬增长的影响,非国防消费支出的增长较快。二是,非国防投资增速上行,则来自于两党基建法案,2021年底两党基建法案通过后,在2022年和2023年逐步形成投资。去年三季度至今年二季度,非国防消费支出、非国防投资对GDP环比折年率的拉动从疫前的0.13、0.03个百分点提高至0.32、0.25个百分点,国防支出对GDP的拉动依然稳定在0.1个百分点。

七、经济增长强劲VS全美用电量增速大幅负增

“矛盾”现象:GDP同比从去年4季度的0.9%回升至今年二季度的2.6%,但同期的用电量同比却从1.6%下滑至-2.8%。

离的原因?居民用电量增速大幅下滑。美国用电量以居民和商业为主,2000年以来,各部门用电量与GDP增速的相关系数:居民部门为-0.07,基本不相关;商业和工业部门为0.65、0.79。今年以来,居民部门用电拖累整体用电量,工业和商业部门的用电量并未明显偏离经济增速。而居民部门用电量大幅下滑的原因:一是,主要是受天气影响,今年美国是暖冬天气,居民用电消耗减少。二是,可能与居家办公比例下降有关。

总结来看,如何用一个整体框架综合理解当前美国经济和展望其前景?

从利率敏感性出发,搭建二分法框架。将美国经济分为“利率不敏感部分”和“利率敏感部分”。最近二十年,只有2006-07年、2008-10年、2022年以来,利率敏感部分同比增速低于不敏感性部分增速。对比2006-07年和此轮,都是大幅加息尾期,利率敏感部分增速均大幅下滑,差异在于利率不敏感部分:2006-07年其增速是趋于下行,只是幅度偏慢;此轮则是逆势偏上行。

此轮不一样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消费层面,受益于超额储蓄、时薪“补偿”、财富效应,居民部门不仅有能力消费,而且有意愿消费。二是,私人投资层面,部分企业投资受益于拜登政府对半导体、新能源等赛道行业和供应链稳定的大力支持。三是,政府支出层面,在政府基建投资和雇员薪资增长的推动下,政府非国防支出偏强。而利率敏感部分,在利率大幅上行背景下,则并未逃离2006年大幅加息后大幅下滑的“宿命”。

今年后期来看,可能是什么情况?预计利率不敏感部分或维持韧性,短期内不会快速恶化,今年美国经济软着陆可能是基准情景。一是,超额储蓄或维持至明年初,时薪“补偿”支撑实际收入,消费动能仍将继续韧性放缓。二是,受政府激励的企业固定投资逆周期偏强的趋势短期内或不会消退;三是,基建投资和雇员薪资增长下半年不会突然中断,政府支出对经济的拉动也将维持。

如果美国经济大体沿上述路径演进,有哪些影响?

一则,美联储货币政策层面,加息周期或已结束,但维持“硬姿态”和高利率仍有必要。边际上,核心通胀降温、就业市场回归正轨,叠加银行信贷增长趋于停滞以及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年会上对“风险管理”的强调,我们认为,对联储而言,只要中长期通胀预期稳定,停止加息,然后维持“硬姿态”和高利率水平,避免金融条件提前宽松对去通胀下半程不利,让通胀、就业和信贷继续逐渐冷却,可能是一个较优的选择。再次加息,或许并不能加快核心通胀的回落速度,反而会增加经济的下行风险。毕竟,相比于用经济衰退强行压低通胀,联储更想要的是“经济软着陆+通胀回落”的结果。

二则,在资产价格层面,美联储维持高利率水平,长端利率大概率将维持震荡走势,不排除短期数据会带来交易情绪干扰(譬如当下,我们的模型显示十年美债利率可能存在一定的超调),但中长期看,美债或已进入最优配置区间。对美股而言,加息周期大概率结束,分母端的估值压力边际钝化,软着陆前景缓解分子端盈利的悲观预期,宏观层面的下行风险明显减弱。

三则,高利率环境下,年内美国地产周期难以重启,我国对美地产相关商品的出口或仍难有改善。再往明年看,有可能是什么样的情景?存在“接力式复苏”的可能。明年年初,超额储蓄趋于耗尽,叠加经济中利率敏感部分的拖累,美国经济进入阶段性谷底。若就业市场也逐步接近政策转向的临界值(新增就业降至10万左右——与美国长期经济和人口增长趋势适应的就业水平,失业率升破4%——美联储对长期失业率的估计),叠加明年二季度美国CPI同比和核心CPI同比或降至2.6%左右,降息的通胀掣肘可能打开,美联储可能在明年二季度开始“预防性小幅降息”。考虑到资本市场素有“抢跑”的习惯,衰退和政策转向预期将在明年初再次升温,长端利率逐渐开启下行趋势,带动地产周期上行和补库,进而接替服务消费,有可能推动美国经济在下半年触底略有回升。

以上是结合二分法分析框架和目前情况做出的推演,若情况有变,我们再在框架内对上述展望进行调整。

最后但非常重要的是,基于大国博弈的加息风险仍然存在

我们提出一个猜想:基于大国博弈的加息风险仍然存在,这也是我国政策制定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外部风险。虽然从经济视角分析,暂停加息或许是美联储较优的选择。但是,当下中美博弈是跨领域的,金融也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领域。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秩序重构的大背景当下,可能不存在绝对独立的美联储。因此存在一种可能——在我国稳增长压力增大之际,美国继续加息来对我国经济施加额外压力,在美国内部则持续通过财政扩张来对冲经济下滑风险。所以,虽然“自救式”的加息或已结束,但基于大国博弈的加息风险仍然可能存在。

风险提示:美国通胀二次反弹风险,美国金融系统出现风险事件。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