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证券:锂电池产业链趋于过剩 钠电池“从零到一”孕育生机

作者: 智通财经 李佛 2023-03-27 13:44:14
锂矿供给释放存在不确定性,2023年锂价或仍高位震荡。

智通财经APP获悉,光大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例,其核心供应环节磷酸铁锂正极、石墨、磷酸铁、六氟磷酸锂、VC、PVDF等或将先后在2024年前进入到过剩状态。反观钠电池处于“从零到一”的产业化初期,正极材料层状、聚阴离子体系以及电解液所需的六氟磷酸钠或与锂电池三元及磷酸铁锂材料共通性较高,而负极硬碳以及正极普鲁士蓝体系为全新电池材料体系,国内已有数家企业积极推进产业化进程,有望受益于钠电池产业链的崛起。

▍光大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锂矿供给释放存在不确定性,2023年锂价或仍高位震荡

全球最大的35个矿山从发现到投产的平均所需时间为16.9年。矿石、盐湖、云母或受制于自然环境、资源禀赋、项目审批、环保等多重因素存在投产进度不及预期的可能性。同时海外地缘政治影响如美国IRA方案、加拿大ICA方案对锂供应链或矿产资源的“去中国化”也将减缓供给释放节奏。

根据测算,预计2023年较2022年产量增加37.7万吨LCE,占2023年全球供给的34%,2023年处于紧平衡,锂价有望持续高位震荡。

成本对比:钠电池降本速度或快于锂价回落速度

截至2023年3月21日,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下降至31.93万元/吨, 2023年初至今电池级碳酸锂均价为43.85万元/吨。钠电池核心正极、负极、电解液材料由于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带来的降本增效或使钠电池成本未来较锂电池具有优势。

若按照2023年和2025年碳酸锂价格分别为35万元/吨和15万元/吨测算,以“层状氧化物+硬碳”和“普鲁士蓝+软碳”两种材料体系为例,2023年钠电池材料成本约为469-530元/Kwh,与磷酸铁锂接近;远期2025年钠电池材料成本约为258-293元/Kwh,有望较磷酸铁锂便宜25.1%-34.1%。

性能对比:钠电池核心指标具有先天劣势,但低温和安全性能更胜一筹

由于钠离子半径以及原子质量均显著大于锂离子,因此钠离子电池核心指标循环寿命和能量密度均不如锂电池。但由于钠离子的去溶剂化能力比锂离子小约25-30%,Na嵌入脱嵌的活化障碍较低从而有更优异的低温性能。

另一方面,钠电池正负极集流体均为铝箔,可避免过放引起的集流体氧化;高温情况下产气为二氧化碳,可燃性氢气含量少,具有更强的安全性。

应用场景对比:钠电池性能满足小型电动车、储能及两轮车主流应用场景工况

从能量密度角度看,钠电池电芯能量密度上限可达160Wh/Kg,主流A00乘用车电池系统能量密度在110-130Wh/Kg之间;两轮车电池能量密度普遍在20-40Wh/Kg范围;储能更侧重循环寿命。

从循环寿命角度看,小型电动车每2-3天车辆充1次电,10年充电次数约1560次;两轮车国标循环寿命的最高要求为600次不低于80%;储能领域,虽然钠电池循环寿命较锂电池有差距,但其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仍较磷酸铁锂电池便宜22%-41%。

供应链对比:锂电池产业链趋于过剩,钠电池“从零到一”孕育生机

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例,其核心供应环节磷酸铁锂正极、石墨、磷酸铁、六氟磷酸锂、VC、PVDF等或将先后在2024年前进入到过剩状态。

反观钠电池处于“从零到一”的产业化初期,正极材料层状、聚阴离子体系以及电解液所需的六氟磷酸钠或与锂电池三元及磷酸铁锂材料共通性较高,而负极硬碳以及正极普鲁士蓝体系为全新电池材料体系,国内已有数家企业积极推进产业化进程,有望受益于钠电池产业链的崛起。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钠电池业务进展不及预期;相关政策调控风险等。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