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投资者说特别版——那些年,让我受教的民间投资大神们

作者: 云锋金融 2017-10-07 09:17:38
成功的核心之处在于他年纪轻轻就有足够沉稳的耐心和近乎苛刻的操作纪律。

本文来自“云锋金融”微信公众号,作者为“云锋有鱼”。

受访人:香港土著,资深港股分析师。

金融说白了也是服务性行业,尤其研究岗面对的是全公司的客户,这么些年来,就算单数直接见面和服务过的客户,几千个怎么也是有的。打滚这么久,勉强应该可以论上见多识广,但有一些投资者的经历曾会让我感到非常敬佩甚至不可思议。

人肉股票高频交易

高频交易并不罕见,但人手做的高频交易在香港就比较罕见了。有一回去厦门,当地销售介绍了一个客户认识,说做股票做的特别厉害。

干金融久了,就会知道很多投资者会染上夸大的毛病。明明根本不赚钱,却一直吹嘘自己翻了多少倍赚了多少票。身穿的西装革履满嘴英文,但脱下西装后其实最喜欢吃烤串,这种人见得太多了,因此在听销售介绍的时候对这位高手其实心里惯性打了个折扣。

几经折腾下,终于在酒店碰上了面。第一眼看到真人的时候质疑心更重了:年轻的面孔、蓬乱的发型、随意的装扮、满脸的倦容和黑眼圈。虽说人不可貌相,可这位哥们长得就是一副标准的程序猿脸,“即使真赚钱也是一千几百万的小打小闹吧”,当时我心里是这样想的。

开场白说完,开始交流我们看好什么板块和行业,企业业绩和盈利如何解读,这位哥们还是一脸懵状,眉头紧皱好像我是在讲火星文。作为一个职业和专业的研究猿分析师,自娘胎第三个月就知道是时候转话题了,因此话锋一转,开始询问客户的操作习惯和看法。

他挠一挠头,说解释起来比较复杂,直接把报表给我看一下吧。说完他直接划开手机,打开券商的平台APP,点开报表,刷刷十几页的成交记录清楚列明,“这时我昨天做的交易”。

我粗略估算了一下,一个晚上居然做了数百次交易。在进一步的交流中,才知道这位大神通过有严格的下注金额限制和损赢规定,利用技术面和股票产品波动差价的理论进行人手高频交易。而这位大神自学了手法之后,因为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更成立了工作室。

通过查看交易记录,过去几年找几个人的小团队平均回报居然都可以保持平稳的千万美元级别,回报率更是高到飞起,甚至都超额满足了香港主板上市的盈利要求了。更加神奇的是,这位大神自己投资之余,居然还给了老婆一两千万人民币成立了一个A股的高频交易团队,专门实验在A股能否复制投资策略。

事后我认真总结了这位大神的成功之处。

所有故事的开端当然是他能够找到和琢磨出一条投资胜率较高的策略,但这并不是最困难的,正如云锋和腾讯联合策划的5分钟投教系列分享了相当多的知名投资策略,通过历史回测都有相当不错的回报。成功的核心之处在于他年纪轻轻就有足够沉稳的耐心和近乎苛刻的操作纪律。坚韧的性格帮助他无论面对顺势还是逆势,都能坚持投资的原则和纪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每当我觉得研究工作很辛苦时,想一想这位厦门的民间高频交易大神,就会想起一句话,“比你有钱的人都比你还努力,你凭什么喊累?”

小刘到刘总到刘董

在从事研究没多久的时候,在销售的介绍下认识了一位广东中山的客户刘董,做趋势和周期股做得特别好。我因为之前已经炒了数年的股票,所以时不时在网上会交流一下投资的想法。

这位中山的高手操作很有一套,买卖并不算频繁,而且开口闭口就是高息股(笔者也是受到他的启发开始研究高息股)。另一方面,虽然他对宏观的经济和货币不了解,上市公司的财务和债务更是两眼一瞎(这也是我们能够聊上几句的原因)。然而他对于国家政策的趋势把握绝对是老专家级别,主要行业的周期冷暖基本一抓一个准。难得有机会见到真人,必须抓紧机会好好请教一番。

“投资风格反应的是你人生的经历和努力,说白了XXX都是经验”,刘董用了一句很直白的话作为了开篇。

随后他开始介绍了自己发家的经历。在2000年代,当时刘董还不是刘董,虽然已经40多岁人了,却还是一个普通的会计“小刘”。比他小了十岁的老婆嫌弃他没出息,一气之下离婚跑路。

事情对刘董打击很大,由于做会计的时候认识了一些地产承建商,发现他们扩展地非常快,因此把心一横房子卖了,家里的田也卖了,找银行融了一笔钱开始从事房地产开发时的自动升降架生意,客户靠的就是当时会计认识的朋友。就这样,3年过后小刘变成了刘总,资金流增加了,刘总收购了一家在广州的搭棚公司,专门帮旧城改造项目搭棚,再过了3年,刘总变成了刘董。(后来2015年直播刚开始火的时候,刘董还投资了一个直播平台,2016年巅峰时每月流水超过2000万人民币,2个月就收回成本)。

到了2010年,刘董认为房地产赚钱太容易和虚幻了,认为金融会比较实在。虽然刘董的理解和大部分人的认知可能有点出入,不过他也有他的道理。“现在只要是个人做地产都能赚钱,你敢赌得越大就赚越多,而这种赌博游戏是不能持续的,尤其是我这种没有太强背景的,死的肯定第一批。相反金融虽然快上快落,但如果你看准了周期,照样能够赚钱。即使看错了,要离场也更加容易。”就在这样的逻辑下,除了地产之外,刘董开始把相当部分资产转移到股票作为资产配置。

起步刘董开始买了一堆高息股,因为他认为“能够持续派钱的公司肯定不会太差”。

因为工作关系经常接触到不同行业和领域的老板,平时研究国家政策对不同行业的影响,所以后来刘董开始重点布局周期股。更重要的是,与其说刘董在做投资,倒不如说他是把做生意的一套搬到投资。

如果股价在买了之后跌了,和开店一样,不可能第一个月就赚钱的,但如果这条街的人流够旺,那么之后肯定会有收入进来。如果判断错误?店铺要关门,股票要出掉就是,起码出股票比关一家店简单一些。股价大跌?那更好了,承包楼盘项目的时候,一个地方如果真的没人愿意去,我们谈价钱也容易的多,结果反而可能赚更多。相反如果盈利?那店就继续开、股票继续拿,一直拿到直接出售比持有还要赚钱时候卖掉就好。“尤其是周期性和趋势好的,我一般都能拿好久”,这是刘董的总结,往深说,不就是价值投资的实战精髓?

一个人的经验对于投资风格有很大影响,而这可以不一定是投资经验。“华尔街狼王”卡尔.伊最开始在普林斯顿大学读哲学,后来听从母亲的建议到纽约大学转攻医学。第一份工作在军队,却因为自己的投机才能成为扑克牌高手,入伍六个月后,才开始浪迹华尔街做股票经纪人。

更加出名的例子是被誉为“史上最伟大的投资者”彼得.林奇,他的成功之路并非开始于交易柜台,而是始于一家乡村俱乐部的高尔夫球场。林奇在这家俱乐部为许多成功的商业人士和投资者担任球童。他在那里建立的关系不仅培养了他对股票市场的兴趣,也为他积累了丰富的人脉,为他随后进军投资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刘董在投资上找到了自己的风格和盈利的套路,虽然无法和全球最著名的投资经理相提并论,然而刘董的分享对当时的我影响很大,因为这是一个很贴地气、现实并且很有借鉴意义的经验。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并不奢望能管理一千亿美元,第一个小目标其实是踏踏实实能赚点小钱。

投资本身就是千人千面,虽然我自己从事研究工作而且也有超过十年的投资经验,面对许多民间高手还是稚嫩地像个小白。职业基金经理固然值得学习,但作为非专业的普通投资者,都能够赚取不比基金经理差的回报,往往更能让我敬佩。

很多人问,是什么原因让你坚持做研究,答案一点都不难,虽然投资路有时候很辛苦,但沿路还有各种精彩的风景和有趣的人啊。(编辑:王梦艳)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