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信证券:医疗器械国产替代、国际化进程持续加速 相关企业将相继受益

后疫情时代,全球加强公共卫生建设,顺应医疗新基建浪潮,也为国内医疗器械产品出海提供发展机遇,医疗器械行业国产替代、国际化进程持续加速。

智通财经APP获悉,财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后疫情时代,全球加强公共卫生建设,顺应医疗新基建浪潮,也为国内医疗器械产品出海提供发展机遇,医疗器械行业国产替代、国际化进程持续加速。医疗新基建不仅为大型公立医院的扩容,也包括基层医疗机构的提质改造,可以看到以医疗净化工程、医疗自动化信息化工程为代表的专项建设订单逐渐兑现,本轮医疗新基建较大规模的产能将陆续释放,医疗专项工程、医疗设备、医疗信息化等相关企业也将相继受益。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国产厂家迈瑞医疗(300760.SZ)、联影医疗(688271.SH)、健麾信息(605186.SH)、澳华内镜(688212.SH)、海泰新光(688677.SH)、开立医疗(300633.SZ)、华康医疗(301235.SZ)、新华医疗(600587.SH)等。

财信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新冠疫情暴露疾病防治短板+当前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衡。

医疗新基建开始于2020年,系新冠疫情防治过程中,我国传染病防治、危重症病人治疗资源不足问题凸显。医疗资源不均衡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相比,医疗卫生资源总量相对不足,质量有待提高;二是资源分布结构不合理,影响医疗卫生服务提供的公平与效率。空间上,东西部医疗资源发展差距大,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沿海地区,结构上,三级医院承担大量医疗行为,优质医疗资源供给不够充分。

医院扩建需求释放,疫情后医院建设加速。

疫情前,由于分级诊疗制度限制,三级医院的扩张受到限制。但新冠疫情暴露国内医疗资源不足、建设不够完整的弊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救治能力仍显不足,因而疫情后相关部门印发系列政策,鼓励以三级医院为代表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引导三级医院基层分院建设:疫情前受到抑制的新医院立项数量压制得到明显的恢复,连续两年创新高。新建医院的交付能够有效扩容医疗器械市场,为行业提供新增量。

政府投资主导,专项债发力提供资金保障。

政府卫生支出主要用于公立医院的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的采购,2020年以来的医疗新基建重心在于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主要资金来源也是政府卫生支出尤其是地方政府投资,专项债加速发力为本次医疗新基建提供了资金保障,2022年1-5月我国卫生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同比增长 27.8%。

风险提示:政策不及预期,供应链危机等。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