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证券:处理器SoC面对超过千亿美元的市场 行业正迈入新一轮的扩张周期

华西证券称,国内处理器SoC厂商的PE(TTM)均低于历史平均值,处于相对低位。

智通财经APP获悉,华西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处理器SoC是围绕着CPU构建的一整套微系统,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对于配套模块和操作系统、软件算法有所差异。其面对的是一个超过千亿美元的市场,整个行业正在迈入新一轮的扩张周期。国内厂商目前处于产品快速迭代期,一方面推动产品往更先进制程演进,另一方面在新赛道加快产品布局,有机会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而国内处理器SoC厂商的PE(TTM)均低于历史平均值,处于相对低位。

华西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自研IP是长期发展之道:

简单来说,处理器SoC是围绕着CPU构建的一整套微系统,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对于配套模块和操作系统、软件算法有所差异。处理器厂商在面对竞争时,所提供的产品首先需要能满足产业基本需求,然后通过所构建的相对竞争优势获取目标市场份额,这种相对优势可以是性能、功耗,也可以是成本、性价比,但无论从哪个维度切入,自研IP都是唯一的解决之道。IP自研即包括ISP、视频编解码、AI等算法层面,也包括CPU、GPU、NPU等硬件架构层面,后者难度更高,投入规模更大。

市场扩容&国产替代并行:

处理器SoC面对的是一个超过千亿美元的市场,并且伴随着自动驾驶、AIOT、工业互联网等多领域的向前演进,整个行业正在迈入新一轮的扩张周期。一方面,部分国内厂商目前已经在如安防、机顶盒、商显等传统赛道上完成了中低端产品的替代,目前处于向更高端料号演进中,另一方面,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AIOT、VR/AR、智能手表等大量新兴领域和市场中,国内厂商也在加紧产品料号布局和客户导入,未来会有更多机会释放出来。

战略重心有所差异化,持续升级以期更大市场份额:

国内与算力相关的公司超过30家,按大类来看可分为CPU类、FPGA类、GPU类、SoC类,由于各自面对的是不同的终端市场,公司的技术侧重和客群结构等存在差异化,发展也处于相对早期,彼此之间的竞争整体来看目前还比较弱化。经过多年发展,国内几家处理器SoC上市公司均实现了超10亿元以上的处理器芯片销售规模,在战略发展方向上有着清晰的发展路径,在技术领域形成了各自的相对优势,在客户结构上建立了自己的生态。国内厂商虽然距离全球一线大厂无论从营收规模还是技术布局上都存有明显差距,但是目前均处于产品快速迭代期,一方面推动产品往更先进制程演进,另一方面在新赛道加快产品布局,有机会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估值处于历史相对低位:

从赛道属性来看,处理器SoC具备较高的复合壁垒,即包括硬件、操作系统、算法、客户准入四大方向构建的研发和客户开拓门槛,也包括了整体走向更先进制程的难度和庞大开销;从市场发展来看,处理器SoC是各种类型智能终端硬件的核心器件,未来全球走向更加智能化的核心驱动力;从全球一线龙头高通、联发科的历史估值发展来看,历史PEG均在1倍以上,遇到产业高景气周期时,个股PE(TTM)会更高。目前国内处理器SoC厂商的PE(TTM)均低于历史平均值,处于相对低位。

重点推荐:瑞芯微(603893.SH)、晶晨股份(688099.SH)、北京君正(300223.SZ)、全志科技(300458.SZ)、富瀚微(300613.SZ)、恒玄科技(688608.SH)、芯原股份-U(688521.SH)等

核心受益:国科微(300672.SZ)、中科蓝讯(688332.SH)等

产业关注:星宸科技、紫光展锐等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新冠疫情反复等系统性风险;半导体贸易战加剧导致产业链发展国产化进程可能低于预期;供应链产能、价格等因素波动带来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引发的风险;新品开拓不及预期的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