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追踪 | 上海2025年氢能产业链规模将突破1000亿 氢能应用有望加速突破(附概念股)

6月20日,《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印发,规划指出,到2025年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智通财经APP获悉,6月20日,《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印发,规划指出,到2025年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氢能具有储能容量大、液氢储能密度高、可实现高续航、并保持良好低温性能、低碳等优势。中航证券称,在多国的政策驱动下,未来从商用车/专用车/工程机械到乘用车领域的应用将有望加速。未来氢能领域有望取得能源与科技的双重突破。

6月20日,《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印发。《规划》提出,到2025年,产业创新能力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制储输用产业链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工艺水平大幅提升,氢能在交通领域的示范应用取得显著成效。建设各类加氢站70座左右,培育5-10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独角兽企业,建成3-5家国际一流的创新研发平台,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突破1万辆,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在交通领域带动二氧化碳减排5-10万吨/年。

截至2021年末,我国已实现了氢气产能约为4000万吨/年,产量约为3300万吨/年。根据中国氢能联盟预测,到2050年,氢能占我国终端能源体系的占比至少将达到10%,需求量将要超过6000万吨,能够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约7亿吨。对应的产业规模将达到10万亿元以上,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艾瑞咨询指出,美国、欧洲、俄罗斯、日本等主要工业化国家和地区都已将氢能纳入国家能源战略规划。根据国际氢能委员会发布的报告,全球范围内已有131个大型氢能开发项目,全球项目总数达到359个。预计到2030年,全球氢能领域的投资将激增到5000亿美元,2050年全球氢能产业将创造3000万个工作岗位,减少6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在全球能源消费占比重的达到18%。我国计划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截止2020年,火力发电仍然占据中国发电结构的主导,占比达到57%。同年世界平局水平为33.8%,中国能源结构转变迫在眉睫。氢气作为高效低碳的二次能源,是双碳目标战略下的必然选择。为了实现碳中和2060的目标,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从目前的3342万吨增加到1.3亿吨左右,在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达到20%。

中航证券研报称,氢能具有储能容量大、液氢储能密度高、可实现高续航、并保持良好低温性能、低碳等优势,结合风电光伏核电使用可以减少我国能源对外依赖,除了膜材料和重要阀门外、配套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均可国产,未来可实现规模效应快速降本。氢能产业链亟需突破的环节包括高纯氢气获取、氢储运、氢能反应与载荷装备、质子交换膜与膜电极等核心制造环节等。分析师曾帅表示,目前氢能主要用于工业部门,在多国的政策驱动下,未来从商用车/专用车/工程机械到乘用车领域的应用将有望加速。未来氢能领域有望取得能源与科技的双重突破。

相关概念股:

雪人股份(002639.SZ):公司拥有全球知名的“SRM Tec”氢燃料电池空压机,为全球知名的氢燃料汽车生产商提供空气循环系统。

京城股份(600860.SH):公司主要产品中包括氢燃料电池用铝内胆碳纤维全缠绕复合气瓶以及低温储罐等。

美锦能源(000723.SZ):子公司飞驰汽车是全国最具规模的氢燃料电池汽车生产基地之一,具备新能源客车5000台/年产能。

动力源(600405.SH):公司作为国内电源行业的主流企业,成功开发了氢燃料DC/DC变换器、各类型纯电动车用动力总成等产品并成功配套多家国内外燃料电池系统集成商以及整车企业,其中氢燃料DC/DC变换器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