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20年:金融业变化大,内地人才涌入而外籍减少

作者: 智通编选 2017-06-19 16:36:48
回归20年之后,大批内地专业人士填补了香港金融业的高端职位,与此同时,西方银行进行的一系列裁员,使一些外籍人士离开香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路透晚报”。

随着大批中国内地银行业人士涌入香港,他们的足迹遍布这一全球重要金融中心的同时,也正改变着香港的社会结构。尽管对于中国政府而言,这个前英国殖民地管理起来并不容易。

回归20年之后,大批内地专业人士填补了香港金融业的高端职位,与此同时,西方银行进行的一系列裁员,使一些外籍人士离开香港。

据香港金融发展局2015年进行的一项调查,过去10年来,内地员工增加最多的行业是投资银行,有80%的投行内地员工增幅在20%以上。

“香港比我之前工作的北京环境要好得多,”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洪灏表示。他在香港已经生活了五年。“吃的东西很好,税率也低。”

香港的税率在15-17%左右,而中国内地税率最高达到45%。

中资企业首次公开发行(IPO)在香港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据汤森路透数据显示,2016年时香港是全球最大的IPO市场,内地企业IPO比例高达80%。

金融服务业占香港本地经济比重18%,而在1997年香港回归时仅占10.4%。

外籍客户减少

现年26岁来自广东省的张尔超是香港金融业的新人,目前任职于中信证券国际有限公司;近年来中国资金外流不断增加,对他来说是一大机遇。

“目前中国民众在境外配置资产的意愿愈来愈高,加上海外投资者有意投资中国,我可以起到中间人的角色来帮助他们,”他说。

随着高盛GS.N、瑞银集团(UBS)UBSG.S和美国银行等顶级银行削减亚洲员工人数,香港的业务受到直接的冲击。

据米其林星级餐厅厨魔(Bo Innovation)的所有者及主厨梁经伦(Alvin Leung)称,过去10年其西方外籍客户减少了10%左右,内地客户则以大致相同的幅度增加。

据世邦魏理仕(CBRE)董事总经理郭富礼(Tom Gaffney)称,在中资企业在中心地区提高他们的存在之际,西方企业则越来越多地转向譬如鲗鱼涌(Quarry Bay)等更经济实惠的地段。

根据咨询公司ECA International,过去五年在香港担任中层主管的外籍人士按美元计算的待遇下降2%,同期福利则下降5%。

“外籍员工的情况和待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际搬迁公司The Santa Fe Group的经理Christine Davis称。Davis曾在1999-2001年被外派到香港工作,自2011年以来又再次被外派。

她表示,过去一切都由公司支付,但是现在外派条款已“大幅”缩水。

在汇丰2016年对外派人士的调查中,香港在全球的排名下降两名,至第13名。该调查衡量外派人士在海外生活的诸多方面。

招人更容易了

新的外派环境使得人才招聘更加容易。几家中资券商、资产管理公司和中国四大行人士近几个月告诉路透,他们打算在香港扩张并招聘更多员工。

国有中国光大集团旗下香港投资业务--中国光大控股的首席执行官陈爽称,他14年前第一次加入该公司时,由于给不了很好的薪水,几乎招不到合适的人。

他表示,现在招聘顶尖人才要容易得多,甚至那些来自华尔街大行的人才,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

根据猎头公司--伯乐(Bo Le Associates)一主管Bernard Yeo,担任董事总经理和部门主管等职位的一些中国高级金融人士,他们的收入比西方同行要高,包括基本工资和现金奖励在内的年薪在100万美元左右。

Yeo说,另一方面,中国初级金融从业者的收入通常比外籍同行少20-30%,福利也逊色不少,没有住房、学费以及会所会籍补贴,而这些许多外籍人士都有。香港金融业人口构成的变化也在当地经济有所反映。

餐馆经理们说,以中国内地菜系为特色的餐馆经营得很好,比如主打京菜的老北京和主打川菜的三希楼。此外,经营酒店式公寓的公司、英语培训,还有在内地很受欢迎的奥迪汽车这些公司也都做得不错。

相比之下,西餐馆就做得没有那么好。据中央商务区的意大利餐馆Trattoria Doppio Zero的经理Jeffrey Ko介绍,过去三年间顾客减少了10%以上,而该餐馆颇受食客欢迎。(编辑:曹柳萍)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