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达通和传统银行迎来最危险时刻! 4大支付巨头围猎香港

香港被称为国际金融之都,但在互联网金融方面,却逐渐被抛离。内地的BAT都在搞各种支付,虽然部分发展受到内地政府规限,但是小额支付等业务已经渗入到各个生活场景。反观香港,除了八达通,还是八达通。 追求快速便利的香港,为何在移动支付发展上,为何迟迟难以起跑?

Samsung Pay 4月正式登陆香港,八达通推出电子钱包迎战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移动支付在香港战场感觉正在酝酿一场大战。谁胜谁负?要看香港市民怎么选择。

香港被称为国际金融之都,但在互联网金融方面,却逐渐被抛离。内地的BAT都在搞各种支付,虽然部分发展受到内地政府规限,但是小额支付等业务已经渗入到各个生活场景。反观香港,除了八达通,还是八达通。

追求快速便利的香港,为何在移动支付发展上,为何迟迟难以起跑?

八达通过于强大   市民对移动支付兴趣少

在香港,即使忘记带荷包也没关系,一张八达通可以搞定。三餐,各种面包店和饭馆都可以拍卡,交通基本全面覆盖。只要八达通够钱,一日没钱包能熬到回家绝对无问题。

据智通财经了解,目前香港八达通约3000万张,平均每个人有4张。去年八达通的零售业务有双位数增长,交易宗数达到约55亿。由于香港是弹丸之地,八达通已经将全港的零售和交通网络基本覆盖,所以市民对于其他移动支付的兴趣并不大。

每人5张信用卡   市民消费习惯一时难改

香港银行之间的信用卡业务竞争也十分激烈,经常和不同商家合作,推出各种优惠。香港人也习惯利用不同信用卡,SOGO购物要用中银香港信用卡,买演唱会订票就用东亚和建银亚洲等。香港市场小且发展多年,信用卡市场已经高度细分。

据智通财经了解,截止去年底香港发行的信用卡共有1920万张,按总人口计算每人2.6张,如果按劳动人口计算,每人5张。

在香港要发展移动支付,不止新兴的互联网公司,还有老牌的信用卡体系。他们也在积极研究将手机和信用卡结合,谨防其他新来的移动支付会抢走他们的市场。

近日股价高处不胜寒的腾讯(00700),也在香港移动支付市场寻找发展机会。但要攻下香港这座城池,却没有想象中容易。

腾讯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曾表示,今年会努力拓展香港线下移动支付应用场景,但香港的移动支付市场竞争比大家想象中激烈。今年之前很多商户已经被签了“独家”,所以要等这些“独家”过了期限后,才能与其商讨进场问题。

马化腾更吐槽:“我用香港一些银行的网银,十几年都没变,我作为产品经理可以随便指出它几十个不好用的地方。但是又很无奈,就是有时候改不动,还没有办法去驱动。”可见,征服了内地使用者的微信支付,在香港还得慢慢熬。

电子支付监管过紧又落后 

除了香港市民使用习惯和市场现状之外,香港监管机构对电子支付的监管过紧,也被认为是香港这方面业务发展缓慢的原因。

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庄太量表示,金融科技快速发展,配套的监管和条例要跟上。既要监管框架如何在保障使用者,也不能阻碍创新,要在这两者之间取得平衡,这是香港金融科技发展能否急起直追的关键。《支付系统及储值支付工具条例》是目前香港唯一与金融科技相关的法例,监管显然落后于其他地区。

业界人士对智通财经指出,研究了这么久,香港金管局去年才推出了《支付系统及储值支付工具条例》。香港监管机构之前为了防止出事,一直有很多限制。例如八达通之前推出的手机钱包,要重重验证,所以被人嫌弃。

被诟病监管过紧,香港政府也解释表示,因为不同地方的金融产品成熟程度、市民消费习惯,商户和用家对新服务的接受程度等,都存在很大差异。政府的原则是在引入新类型金融产品和服务前,一定要确保有妥善的监管、公平竞争的环境和对消费者有充足的保障。

金管局去年8月,金管局批出5个储值支付工具,相信未来会对电子移动支付慢慢松绑。

外国Samsung Pay、Apple Pay来势汹汹,内地微信支付和支付宝蓄势待发,香港地头蛇也紧守阵地,香港电子支付发展是否迎来春天?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