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证券:予合盛硅业(603260.SH)“买入”评级 光伏有望拉动需求快速增长

智通财经APP获悉,中泰证券发布研究报告,预计合盛硅业(603260.SH)2021-23年营业收入...

智通财经APP获悉,中泰证券发布研究报告,预计合盛硅业(603260.SH)2021-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36.91/182.86/210.6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68/37.32/41.95亿元,公司作为工业硅和有机硅的双龙头企业,价格上涨盈利弹性大,PE分别为33.37/30.11/26.8倍,给予“买入”评级。

中泰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产业链一体化的全国硅行业龙头,新增产能规模保障未来成长。公司是业内为数不多的兼备工业硅和有机硅产能的企业之一。公司工业硅主要布局新疆,利用当地的煤炭资源和电力成本优势,打造“煤-电-硅”一体化产业链;有机硅主要布局四川、新疆和浙江,在西部利用园区资源优势,实现热电联产,在东部利用地理位置优势,贴近下游客户。2020年,公司工业硅和有机硅的单体年产能分别是73万吨和53万吨,均居全国第一。根据公告,未来公司工业硅和有机硅单体产能有望达到113万吨/年和133万吨/年。

工业硅行业落后产能面临出清,光伏有望拉动需求快速增长。供给端,2020年,我国工业硅总产能为508万吨,占全球总产能的78%。我国工业硅的生产呈现一超多强的格局,主要分布在有电力优势的新疆、云南、四川等地。新疆和云南政府分别要求工业硅行业总产能不超过200万吨和130万吨,此外,新疆的工业硅就地转化率需达到70%以上。2019年以来,云南工业硅企业几乎已拿不到新建工业硅产能指标。而公司已与云南政府签订协议,计划在云南昭通新增80万吨工业硅单体,建设完成后,公司工业硅市场占有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同时,新疆和云南将继续推进产能置换和落后产能出清,行业集中度也有望进一步提升。需求端,有机硅、铝合金和光伏级多晶硅是工业硅下游主要需求,三者消费占比分别为41.80%、34.10%和21.20%。随着“双碳政策”推进,我国光伏市场进入快速发展通道。从投产进度看,该行预计光伏对上游工业硅需求的显著拉动在2022年,届时将新增工业硅消费量约30万吨。

有机硅行业周期&成长兼具。供给端,2020年,我国有机硅产能的全球占比为60%。有机硅行业生产门槛高,集中度高,全国有机硅单体在产企业仅有11家。需求端,近年来,我国有机硅净出口量稳步增长,进口替代效应显著。有机硅终端应用广泛,人均有机硅消费量与人均GDP水平基本呈正比关系,目前,中国人均有机硅消费量还不到1kg,而北美等发达国家已接近2kg,有机硅总体消费量有望随经济复苏继续提升。在经历了疫情影响之后,目前有机硅行业的开工率处于高位(70%左右),库存低位(2万吨左右),价格有望维持强势。

产业链一体化构筑成本优势。公司在产能布局方面有难以复制的先发优势:工业硅的生产布局在新疆,仅靠自备电厂和石墨电极即可为每吨工业硅的生产节省3700元左右的成本(与外购电极+公网电相比)。同时,受益于产业链一体化,公司有机硅的毛利率水平也显著高于同行其他可比公司。政策对行业总产能的约束,可以有效阻碍新企业的进入,随着新企业进入门槛的提高和落后产能的出清淘汰,公司的资源卡位优势得到巩固。新产能如期投放后,凭借公司位于工业硅行业成本曲线最左侧的优势,合盛硅业营业收入和业绩中枢有望实现进一步提升。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对营业收入的影响,资产与负债不匹配的风险,产能投放不及预期,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产品价格不及预期的风险。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