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赛道上的黑马 英恒科技(01760)实力非凡?

作者: 聪明钱走势 2021-04-27 12:05:20
由公司能做到L4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可见,公司的研发能力不容小觑。

本文为“聪明钱走势”供稿,文中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观点。

如果要问未来的投资重点是什么,相信不少投资者也会异口同声地答新能源汽车。事实上,从各大巨企如苹果 (AAPL)和小米 (1810)等都纷纷宣布造车,已知道这是商家必争之地。而其实新能源汽车也只是整个「大茶饭」的冰山一角,汽车电动化后跟随的智能汽车软件、自动驾驶、车联网等才是这场汽车革命的核心。而这次提及的英恒科技 (01760)正正就是处于这场变革风眼。

英恒科技正为智能汽车和自动驾驶布局的电动车软件及AI芯片研发。当中,新能源汽车业务拥有电池管理系统(BMS)、整车控制器(VCU)及电机控制器(MCU)三大核心技术。BMS及VCU均佔据了行业TOP 3的市场份额。另外,公司拥有一个独特的商业模式 ─ 「技术 + 服务 + 平台」,令它可以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赛道找到一个生存空间,并成为该领域的领先公司。公司利用强大的研发能力,形成专业化的汽车软件研发服务,以模块化设计提供技术平台服务。这样做可以帮助下游汽车制造商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开发制造成本、以及降低技术门槛。这种商业模式的好处显然易见,就是不用直接跟各大车厂竞争,而是替它们代工,避免了过于激烈的直接竞争。

而公司在它的领域中能脱颖而出,全赖它领先的技术、逾二十年的行业经验及领导地位。于2020年12 月31日,集团共拥有116项专利及129项软件版权,分别较2019年增加50及27项。公司每年研发投入佔营收比例超过6%。另外,集团的研发团队亦大断扩大,从2018年的415人,现已增加至569人,佔公司总员工的62%。集团亦于2020年以高级成员(Premier Partner)身份加入了国际知名汽车产业链组织,汽车开放系统架构联盟AUTomotive Open System Architecture(「AUTOSAR」),开始参与AUTOSAR技术工作组的工作。可见英恒是以研发为本的公司,符合集团「贴近客户,多点开发」的原则。

而确实它们的研发能力也不是说说而已。最近,公司就在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上展出的4款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及产品,均采用地平线征程系列芯片,涵盖满足自动驾驶L1到L4级别,从主动安全ADAS系统到自动驾驶功能需求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其中Horizon Matrix® Pilot 3是英恒科技与地平线联合开发的自动驾驶域控制器产品,除搭载了3颗征程® 3芯片外,采用地平线量产级AI视觉算法方案,面向L2-L4级别的自动驾驶应用场景,并提供量产级的软硬件解决方案。由公司能做到L4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可见,公司的研发能力不容小觑。

事实上,公司早已获得各大知名企业认可,上游的生产合作夥伴包括英飞凌、地平线、Wind River、伊顿集团、Panasonic、Kalray、TDK集团等,都是业界一流企业。下游包括中国十大知名新能源乘用车品牌,例如比亚迪、上汽、广汽、吉利、长城、北汽等,都是集团的主要终端客户。

随着中国国务院于2020年11月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明确提出推动燃料电池商用车实现规模化应用,市场预期在政府的燃料电池汽车补贴和扶持政策推动下,燃料电池汽车将出现庞大的增长机遇。而集团已于

2020年第四季成功取得两个中国领先原设备制造商的燃料电池相关控制器产品项目,预期于2022年开始量产。此外,集团拟于2021年成立燃料电池控制器事业部,专注提供相关解决方案及服务。公司顺应国家政策的大方向,表现反应迅速,加上拥有深厚的技术,相信在燃料电池控制器方面都会有所作为,成为未来增长动力之一。

总括而言,英恒科技是一间非常有实力的科技公司,并走在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软及自动驾驶这条十年黄金赛道上。然而这公司仍然是处于未被大众发现的阶段。不久前公司以每股6.82元配售了给六位投资者,筹集了近3亿元,现价却只是5.32元,市值不到60亿。能以这个价钱,买下处于十年黄金赛道下的领先公司,加上这种外包公司在市场上的稀缺性,值不值得投资,相信大家了解后会知道。

利益申报:笔者执笔时没有持有上述股份。

免责声明

本文章采用之资料及数据均相信可靠及准确,但本公司并不对此等资料之可靠性及准确性作出全面性保证。本文章只供客户或读者作参考之用,客户或读者不应完全依靠本文章内容作为投资准则。本公司不会对任何因依靠本文章作出任何买卖而引致之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本公司有权更新或更改任何资料而不另行通知。本文章并非及不应视为任何证券、金融产品或工具的邀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任何保证。投资涉及风险,投资产品价格可升可跌,买卖投资产品可导致亏损或盈利,投资前请充分理解产品风险并咨询专业意见。撰写文章内的分析员均为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注册的持牌人士,截至本文章发表日止,此等人士并无持有全部提及之证券的所有相关财务权益。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