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龙化成(03759)及药明康德(02359)海外收购点评:基因和细胞治疗CDMO拐点临近

作者: 招商银行研究 2021-03-24 17:38:32
今年3月初,康龙化成、药明康德分别收购OXGENE和艾伯维旗下的生物药生产基地ABL,加大基因和细胞治疗CDMO业务布局。

本文源自 微信公众号“招商银行研究”。

今年3月初,康龙化成(03759)、药明康德(02359)分别收购OXGENE和艾伯维(ABBV.US)旗下的生物药生产基地ABL,加大基因和细胞治疗CDMO业务布局。以往,基因和细胞治疗受限于行业政策、技术成熟度、生产成本、人才储备等,行业整体发展较慢。近年来,随着监管法规不断完善、国外多个药品上市/国内研发项目增加及海外相关产品研发经验丰富人才回国,国内该行业发展逐渐步入正轨。基因和细胞治疗CDMO行业率先迎来发展契机。【注:本文暂不讨论干细胞等产品和基因编辑。】

blob.png

一、基因和细胞治疗CDMO定义及服务范围

基因和细胞治疗依靠安全、有效的递送系统,将目的基因或细胞送到人体内并发挥作用。这里讲的基因和细胞治疗指通过改造细胞或者纠正/补偿异常基因缺陷,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治疗方法。基因或细胞改造都需要构建安全有效的递送系统即载体,将目标基因或细胞运送至体内产生治疗效果。细胞治疗代表产品包括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CAR-T细胞疗法Kymriah。基因治疗代表产品包括用于治疗RPE65基因突变所致失明的基因治疗药物Luxturna等。

基因和细胞治疗CDMO为药企提供菌种库构建、载体优化、工艺开发等外包服务。基因和细胞治疗过程包括:①目标基因序列设计与合成;②通过递送系统将目标序列递送至细胞中(体内或体外);③商业化放大生产。其中,CDMO提供服务包括:菌种库建设、载体开发、载体工艺优化、质量控制;小试、中试及符合GMP标准产品商业化放大生产等。

二、基因和细胞治疗法规逐步完善

以往,基因和细胞治疗作为药品还是医疗技术审批,边界不明晰。随着海外法规体系不断完善,国内监管体系也已经初步形成。

国外已搭建较完善的审批监管体系。关于政策落地和操作的明确,业界也在呼吁回归药品的本质、统一标准要求、更多产业方面的支持。FDA在这方面可能成为有益的借鉴,其近年来频繁推出相关政策与指南,如2018年发布了六项指南,包括加速批准、长期随访的具体考量与针对不同疾病领域的临床指导文件;2019年初,其官网上又发布了《关于安全有效发展推进细胞和基因治疗开发的政策声明》,提出了加速审批和小机构联合临床试验的一系列新政策。

国内基因/细胞治疗监管体系已初见。2018年之前细胞治疗作为药物还是医疗技术监管边界不清晰,2018年初纳入药物标准监管,标志事件为传奇生物产品受理。2020年以来,CDE依次发布了3项与基因/细胞治疗相关的征求意见稿和2项试行指导原则,标志着我国基因/细胞治疗监管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三、基因和细胞治疗市场确定性增强

2019年全球已推出27个CGT产品,约990家公司从事产品商业化研发。2020年国内受理31个细胞治疗产品,今年国内有望实现首个细胞治疗产品上市,包括复星医药(02196)旗下复星凯特和药明康德旗下药明巨诺(02126)的两个CAR-T药物。

blob.png

以CAR-T疗法为例,自2017年,FDA已经批准了4个以CD19为靶点的CAR-T疗法。其中,2020年Kymriah和Yescarta的全球销售额分别达到4.74亿美元和5.63亿美元,2018-2020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84.1%和28.7%。而得益于国内“双规制”体系,即让顶尖医院开展研究者独立发起的临床试验,并以技术形式出售CAR-T治疗,国内CAR-T疗法进行的如火如荼,占全球研究的40%左右,临床试验数量也在逐年快速增长。

blob.png

四、基因和细胞治疗载体平台及生产工艺逐步成熟

基因和细胞治疗技术面临的两大挑战,主要在于安全有效的递送平台和生产工艺放大实现商业化生产。

blob.png

基因和细胞治疗可应用的载体种类逐渐增加,载体研发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基因和细胞治疗主要采用病毒和非病毒两种载体。其中,非病毒载体主要是质粒和脂质体等,以这类载体研发的药物占比不到40%。大部分基因和细胞治疗项目采用病毒载体,包括AAV(腺病毒相关病毒)、慢病毒、腺病毒、逆转录病毒等10余种。各类载体各有优劣,适用的疾病种类也有较大差异,其中最常用的包括质粒、AAV、慢病毒和腺病毒。工艺方面,如何提升载体生产滴度及稳定性、降低空壳率等,是提升载体研发生产能力的重点。

(智通财经编辑:赵锦彬)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