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港股新股盘点: 涨幅前三或是“自娱自乐”

在过去的一年里,共有126家公司登陆港股,较2015年的138家下跌9%;首次公开招股集资金额为1948亿港元(单位下同),较2015年的2631亿元下跌26%。

2016年,香港以微弱优势战胜纽约,连坐全球最大IPO市场宝座。智通财经获得的资料显示,在过去的一年里,共有126家公司登陆港股,较2015年的138家下跌9%;首次公开招股集资金额为1948亿港元(单位下同),较2015年的2631亿元下跌26%。

智通财经从股价、认购、集资额、行业等多个角度对2016年上市的新股做了盘点,帮助投资者更深入地了解2016年港股新股市场情况。

涨幅前三甲均以配售上市

首先来看一下投资者最关注的的新股涨幅榜前三甲。

图片2.png

联旺集团(08217)以85倍的涨幅雄踞2016年新股涨幅榜榜首。联旺集团于2016年4月在创业板挂牌上市,上市定价为0.26元,市值仅为3.24亿。到2016年底,其股价达到22.4元,市值高达280亿。

泰锦控股(08321)以27倍的涨幅高居涨幅榜次席。泰锦控股于2016年10月底在创业板上市,上市定价为0.35元,到2016年底其股价达到9.9元,市值也由上市之初的2.8亿膨胀到79亿。

成安控股(08352)以12倍的涨幅位居涨幅榜第三。成安控股于12月16日在创业板上市,仅仅半个月时间,其股价由0.36元的上市定价飙涨到4.55元,市值也由2.4亿膨胀到30.6亿。

这三家公司均身处建筑工程相关行业,业绩表现仅是中规中矩而已。没有逆天业绩,又怎会有如此惊人的涨幅?原因很简单,三家公司均是以配售方式上市,股权高度集中,每天成交非常冷清,股价自然以表演成分为主。对于这些“搔首弄姿”的个股,投资者不妨看戏就好,且看他起高楼,且看他楼塌了!

除了配售上市的创业板新股外,以公开发售上市的新股,其上市表现就没那么波澜壮阔了。其中,2016年11月底上市的膳源控股,以3.6倍的涨幅位居首位。该公司在香港从事餐饮业,业绩表现尚可,但其能获得最高达7倍的股价涨幅,仍是源于资金的炒作。港证监曾指出该股股权高度集中,提示投资者审慎行事。

川控股居跌幅榜榜首

再来看新股跌幅榜前三名。

图片3.png

川控股(01420)以47.7%的跌幅高居2016年新股“熊榜”榜首。川控股于2016年5月在主板上市,上市股价0.88元,到年底股价仅为0.46元。川控股股价之所以近乎腰斩,不是因为爆出业绩“黑天鹅”等负面因素,主要是因其上市估值太高。该公司在新加坡从事建筑行业,业绩表现平平无奇,上市市盈率却高达65倍,最终被市场“打脸”。

创新电子控股(08346)以44.3%的跌幅勇夺“熊榜”榜眼。创新电子控股于2016年5月以配售方式在创业板上市,也曾经历过上市后暴涨逾10倍的风光。不过,没有根基的楼终究要塌,这场大戏最终以两天暴跌近90%惨烈收场,其股价也从此一蹶不振。

利骏集团香港(08360)以39.8%的跌幅摘得“熊榜”探花。利骏集团香港于2016年7月在创业板上市,该公司从事室内设计及装修行业,上市市盈率约20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其上市股价为0.64元,上市首日即大跌23.4%。此后,该公司公布中期业绩,收益及利润均出现下滑,股价也陷入弱势震荡格局。

超购王:HSSP

2016年5月18日上市的HSSP(03626)以公开发售超额认购2182倍摘得“超购王”桂冠。智通财经获得的资料显示,HSSP不仅是2016年的新股“超购王”,还超越了2011年上市时超购2178.5倍的米兰站(01150),成为香港史上第二大超购新股,排在2014年上市的Magnum(现已改名“奥克斯国际”)之后。

HSSP的公开发售获得投资者力挺,是否与其基本面相关?从业务来看,HSSP主营产品包括吊牌、标签、贴纸、塑料包装袋等,主要销售给成衣制造商、服装相关配件贸易公司等,并不具有独特性。

从业绩来看,HSSP近两年的盈收呈现下滑态势。截至6月30日止2015及2016财年,HSSP的收益分别为1.33亿、1.18亿;撇除上市开支影响后净利润分别约为2747.2万和2310万。

从行业地位来看,HSSP所处行业并无企业处于主导地位,具有领先地位的公司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也只有8%,其他小型公司每年收入均低于1000万美元。年收入为1个多亿元的HSSP,即便不是小型企业,也并不具有市场领导地位。

那HSSP为什么还能如此受捧?有券商指出,以当时的招股价上限1.36元计算,HSSP市值仅为2.5亿,而现在主板壳价在5-6亿左右。该股或因“炒壳”概念惹来投机性追捧,从基本面看实际投资价值不算高。

HSSP之外,建筑承建商IBI Group(01547)和室内设计解决方案供应商易纬集团(03893)分别以公开发售超额认购1815倍、1694倍,位居2016年香港新股超购排行榜第二、第三。这两支股票与HSSP具有相似的特征——招股价低、市值低于5亿元、集资额少。

上述三支新股在上市初期都受到投资者的爆炒。繁华过后,烟花易冷。截至1月12日收盘,这三支新股中,成交量最高的IBI Group也不过成交了284.8万股,换手率为0.356%。仅有HSSP的收盘价为2.49元,仍能较发行价高出83%。IBI Group和易纬集团均破发,收盘价分别为0.400元和0.131元,较发行价下跌11.1%、12.7%。

集资王:邮储银行

9月28日上市的邮储银行(01658)以逾590亿元的集资额成为2016年港股的“集资王”,约占据香港2016年新股集资总额的30%。也是2016年全球最大IPO项目。智通财经获得的资料显示,邮储银行此次上市共发行121亿股,其中,95%为国际配售,5%为香港公开发售。

在邮储银行的巨额募资中,6家基石投资者包揽了一半以上。其中,中国船舶认购34.23亿股,上港集团认购33.49亿股,海航集团通过旗下Victory Global Group Limited 认购16.3亿股、国家电网海外投资认购4.84亿股、中国诚通认购2.44亿股、长城环亚国际认购1.63亿股,基石投资者合共92.94亿股H 股。

邮储银行能获得这么多长期投资者青睐不是没有原因的——它以独特的“自营+代理”运营模式著称,分销网点全行业数量最多、覆盖最广,且其2016年第二季度的不良贷款率为六大国有商业银行最低。

图片4.png

邮储银行之外,华润医药和浙商银行分别以150.6亿和150.3亿,稳坐2016年港股新股集资排行榜榜眼、探花位置。上述三支股票的集资总额占港交所新股集资总额的45.7%。

另外,在新股集资榜前十名单中,除华润医药之外,其余全为金融行业相关股份。但是,或许是“树大招风”,按2016年底收盘价来看,集资前十排行榜上有六家公司都没能逃过“破发”的命运。而光大证券和中信建投证券也只是险守发行价。

IPO企业最集中的行业——建筑业

据智通财经不完全统计,在2016年登陆港股的公司中,建筑行业的公司最多,共有21家,其中主板有12家,创业板有9家;金融行业次之,约有17家。

图片5.png

智通财经梳理发现,在这21家公司中,香港本地的建筑公司就占了86%,它们多为香港的建筑承包商或分包商、地盘平整工程商以及室内设计方案提供商等。

据智通财经了解,谋求上市的香港建筑公司数量多,或许与该行业较为分散,公司数量本身就比较多有关。根据研究机构益索普报告,截至2016年4月6日,共有688名具备私营建筑工程资格的一般建筑承包商在香港屋宇署登记。

另一方面,香港建筑行业正处于持续增长的阶段,行业内的企业也想要趁此机会扩张业务。在香港,上市则是获得资金较好的渠道之一。益索普的报告显示,香港的公共基建开支由2011年约525亿港元大幅增加至2015年约795亿港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0.9%。

益索普预计2016年至2020年,香港在公共基建方面的投资将持续。未来,香港对办公室和住宅楼宇、基建项目的需求或将继续带动建筑行业的增长,而对建筑服务的需求预期将因正在进行的基建项目而维持增长。

不过,智通财经统计发现,在这些上市公司中,有76.2%的公司市值低于10亿,甚至不乏市值低于5亿的公司,不排除某些公司上市仅仅只是为了或许壳资源的可能。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