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tSleep如何玩小众创业?

作者: 智通财经 方亚 2016-07-26 17:19:50
2015年,人人还在为拥有一款智能手环喜不自禁,今年很多人却已对它提不起兴趣。智能硬件退潮的速度出人意料。然而,对于FitSleep张小宇来讲,却可能是一个难得与竞争对手拉开时差的机会。

2015年,人人还在为拥有一款智能手环喜不自禁,今年很多人却已对它提不起兴趣。智能硬件退潮的速度出人意料。

睡眠类智能硬件正处在一个下滑的波段,然而,对于FitSleep张小宇来讲,却可能是一个难得与竞争对手拉开时差的机会。资本的退潮和市场遇冷,可以沉淀出一些潜力股。此时,时机转瞬即逝,按规划,张小宇希望最好能与对手拉开6-12月甚至更长的距离。

今年上半年,同业的竞争对手们谁也没拿到新的融资。整个行业最大的一笔融资还要追溯到去年7月,迈迪加获得了一笔由罗莱家纺领投、京东跟投的4405.6万元的B轮融资。迈迪加目前有两款睡眠产品:Nox智能助眠灯及RestOn智能睡眠监测器,其中的Nox智能助眠灯拥有声光助眠、睡眠监测、环境监测等多项功能。

不过,从推出的效果来讲,市场的反映平平。

另外,还有一家成立于2015年1月专注于音频催眠号称APP用户已过百万的香橙科技,也面临同样的尴尬。

智能硬件正在进入一个深度反思的阶段。正如360周鸿祎所说,是不是在传统硬件基础上加一个WIFI芯片,再开发个APP,就能美名其曰智能硬件呢?

一位业内分析人士表示,一款不能给用户带来深度体验,也没有给用户提供解决方案,不解决痛点的产品,其实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缺乏独特的技术竞争力,资本遇冷,是当下睡眠类智能硬件面临的两大坎儿。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严峻的现实是,小米和乐视的智能硬件生态玩法,在进一步地挤压创业型企业的生存空间。

此时,作为三分之一睡眠科技的副总裁,在团队内部号称参谋长的张小宇到底怎样才能玩转他所谓的“时差打法”?

要复制我们的模式,至少要花上6-12个月

智通财经:FitSleep α1推出一段时间了,目前市场反响怎么样?

张小宇:目前预计出货将达1万到2万台,主要分线下和线上渠道,线下通过城市合伙人机制来铺开销售渠道,另外,也会去跟一些智通生活馆合作;同时,在线上,目前已经跟京东、苏宁以及360商城都已经达成合作协议。在国外市场,FitSleep已经进驻亚马逊线上店,并在线下积极寻求本地的优势代理商,智能生活馆,Shopping Mall等多重渠道的合作。从市场反馈来看,目前在阿根廷和日本的收效都还不错。

6月6日,FitSleep在美国Indiego网站开始发起众筹,最新的筹款数额已有五六万美金。

智通财经:你们初步预计什么时候能开始盈利?

张小宇:预计今年下半年可以开始实现赢利。

智通财经:你们的竞争对手香橙已经在京东上发起众筹,你们为什么会选择在美国?

张小宇:国内的众筹除了金融手段外,还有一个目的是为了开展电商业务。我们之所以会选择Indiego,一方面因为它的知名度,另一方面,也更希望打开国外的市场。

智通财经:你们自2014年成立以来,已经快两年了,这段时间内你们做了些什么?现在创业环境也变了,企业需要在最短时间内拉开与对手的距离,你们的护城河挖得怎样了?

张小宇:是的,我们确实是一直在提升自己的竞争壁垒。

技术形态上,我们在4月份发布的FitSleep α1助眠芯片是自主研发的,取得了行业性的重大突破,它可根据个人的不同调节出相应的频率;另外,用于生理健康数据采集的传感器也是自主研发的;还有基于深度的人工智能学习算法都是只有我们才有的。正是基于这些技术的整合,才能通过α波刺激,持续记忆,逻辑解析,建立深度条件反射,从而达成助眠的效果。

在生产制造上,我们组建了一个专业的团队,我们的材料总监是前大疆材料总监,卓翼科技是我们的生产合作伙伴,他们专门组建了一个20个工程师的项目团队,这些人大多数有20年以上华为、OPPO或者魅族手机的生产经验。比如,为了计算出产品的承受压力,曲率计算可以精确到毫米,还有螺丝的咬合度,这些都需要优秀的生产制造工艺管理。

在市场上,我们也已经与一些传统制造企业达成了深度合作,具体的企业名称目前还不方便透露。

综合以上各项能力,别的企业要复制我们的模式,至少要花上6-12个月以上。

智通财经:你们现在已经申请了多少项专利,在整个行业中的专利拥有情况大概处于什么样的水平?

张小宇:目前拥有的专利数有50项,未来将会增加到上百项。

整个行业的情况是,每家企业都有一些,总体比较分散,而且大多是传统型专利,比如,材料或工艺专利等等。

智通财经:5月份上海的CES展你们也参加了,能否介绍些展会上的情况?

张小宇:我们今年年初时参加了1月份美国拉斯维加斯的CES展,5月份又参加了上海的CES展。今年的CES展最火爆的都是VR和无人机,睡眠科技类产品还处在初期的用户认知阶段。

我们参展的目的主要为了增加与同业交流的机会,同时也可以初步打开知名度。另外,也为了便于拓展一些商务合作,收效还不错,前两天刚有一个在上海展会上结识的客户给我们发来一个订单。

0.jpg

上千次实验,7000组数据

智通财经:香橙、Lunar、Sleepace都有相关专注睡眠的产品,都处于起步阶段,你们对这个市场的判断是什么?当初因为什么样的机缘选择了这个行业来创业?

张小宇:失眠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个常态,睡眠辅助是一个市场刚需,专注睡眠类产品一直存在,但是,借助新科技手段却才刚开始。现在还处在一个市场培育期,需要一个相对长的时间,等待水慢慢渗透。

在产品认知度方面,国内市场要慢于国外,整个智能硬件方面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我们估计产业周期大概要花上5-10年时间。将来市场规模能发展到怎样的程度还很难判断。

智通财经:现在市场上睡眠监测的产品较多,包括三星Sense也侧重在监测,Sleepace有一款灯助眠,还属于传统助眠类产品,从另一面是不也反映市场对助眠类科技还比较慎重,真正的技术也还远没到成熟阶段,你们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张小宇:三星是收购了一家以色列的技术团队,花了大约2000万美元,发布了一款Sense睡眠监测类产品,已经有1-2年了,市场反响不是特别积极。

像三星这样的企业考虑的因素会更多,技术的成熟性只是一方面,收购来的团队磨合情况,专利情况,以及市场投入产出的衡量,等等,都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市场策略。

大企业都是这样,再比如腾讯,他们每个人产值如果能达到1000万,那么,组建一个10人团队如果只能带来600万的效益,这种项目可能就会被直接砍掉。

智通财经:另外,市场对助眠产品还没有到广泛接受的程度,尤其是医学界也存在一些疑虑,其中有一个问题就是,大多产品还没有进行大规模的科学论证其有效性,你们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努力,目前到了什么样的阶段?

张小宇:关于α脑电波,科学界早有研究。我们与北京大学睡眠研究中心共同合作,做了两年时间的研发。期间,我们做了大量的数据采集,上千次的实验,也与国内一些医学院进行了测试合作,共采集了7000组数据,参与实验的对象分老中青三组,约1000多人,对他们进行长期睡眠跟踪,监测他们的入眠时间,最后发现提升助眠的有效率达25%,深度助眠提升率为15%。

FitSleep α1是一个全球发明,关于这项发明我们还在中国睡眠大会上发表了论文。

智通财经:据了解你们已经开始跟国内的一些医院合作,能否介绍些这方面的情况?跟医院合作的意义有哪些?

张小宇:我们跟医院的合作主要在医学监测方面,比如,我们跟深圳北大医院心理、睡眠、呼吸、泌尿等科室的合作,就是为他们提供产品,用于病人睡眠各项生理数据的监测和采集,作为一个诊疗参照维度,对病人给出个性化健康建议和疾病预警分析,对医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另外,也可以帮助我们收集一些基础数据。

智能硬件很难再出独角兽

智通财经:通常来讲,科技行业的周期都是两三年一轮换,尤其在资本的大量涌入下,也许一两年就已经前浪推后浪,大浪淘沙了,为什么你觉得睡眠科技产业的成熟期需要花费那么长的时间?资本愿意花长时间去等待一个目前还难以估量的行业去慢熟吗?

张小宇:现在市场上的睡眠科技产品,虽然是从智能硬件切入的,但与一般的智能硬件又有很大不同。实际上,它是一种健康管理产品,不像VR或无人机,没有那么强的娱乐性、互动性,用户的参与感也不强,感受力度小,因此,缺少前期的一个市场爆发性。根本原因在于行业体验不一样。

现在一个新兴行业要达到4亿用户的规模,至少要跑上好几年。小米手环从最初发售到销量突破1000万台用了一年半的时间,确实很快。然而,在睡眠科技行业,如果一家企业能拥有上百万用户,就应该活的很滋润了。目前来看,2-3年以后有可能出现第一个用户增长的爆发点。

资本在进入一个相对冷静期,今年上半年融到资的企业普遍较少。

智通财经:现在资本的玩法是,找到一个细分行业中的老大,然后不断往上堆资本加资源,这样不但能快速催熟一个行业,更能让老大企业迅速发展为巨头,但是,同时也大大地压缩了一个行业的发展周期,让行业中排名第二或第三的企业来不及成长,就可能经历瞬间被淘汰?作为一个新行业中的创新企业,你们怎么来看待这种创业环境上的变化?

张小宇:现在的创业环境确实跟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华为是一家靠专注于技术研发,逐渐成长为一家巨无霸企业的。现在的环境已经不容许一家企业慢慢成长,所以我们需要在有效的时间内,快速地在行业中建立自己的话语权。

另外一方面,我们也看到有些企业以接近成本的价格卖硬件,但可以凭借增值服务和资源整合来实现赢利。这样的路径不具有可拷贝性,因为用户变现能力越来越难。反过来,像OPPO,VIVO这样的手机厂商,他们在通过转型走中高端路线,已经开始可以实实在在地实现赢利。

智通财经:做智能硬件还有一个问题绕不开,就是无论是BAT,还是小米,乐视,这些巨头企业都在涉入,这意味着在智能硬件领域创业的小企业都只能活在巨头的阴影中,你觉得对一个新兴企业是好处多还是坏处多?他们对于整个行业上下链的创新是推动还是会带来扼杀性的效应?

张小宇:其实我们也在跟某几家巨头企业有过接触,目前还是更想专注于做技术。

阿里的大数据已经涉及到了各行各业,从娱乐,餐饮到消费,医疗,金融等等,但是,他们对于各个细分领域,用投资扶持的方式更多一些。另外,腾讯更是一个开放平台,鼓励信息共享,尽力避免对创业竞争者的打击。百度也是这样。

现在的创业者基本上绕不开BAT,在智能硬件领域要出独角兽已经很难。

智通财经:这是不意味现在的创业如同打怪兽,打到进入BAT就万事大吉了?

张小宇:也不是,睡眠科技这一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融资与制造结合可带来先发优势

智通财经:能否介绍下你们融资和股东的情况?

张小宇:我们已经完成了A轮融资,B轮融资会在下半年展开。目前,我们的大股东主要有三家,分别是北大创投,海量数据以及卓翼科技,卓翼科技既是我们的股东,也是我们的生产制造合作伙伴。

智通财经:能否介绍一下卓翼科技在你们整体布局上的一个作用?因为它既有制造的角色,又有资本的角色,能否分别从两个层面做些讲解?

张小宇:卓翼科技本身有制造方面的优势,它同时也是小米、OPPO、华为等公司的代工企业。他们有一个供应链对接创新项目,帮助孵化新的企业,并为其提供工艺支持。由它去整合供应链上的资源,大大地缩短了我们产品的制造周期,同时,也有助于快速解决研发生产上的一些难题。

智通财经:能否介绍些公司团队的情况?

张小宇:我们的创业合伙人一共有6人,两人长期驻扎在海外,还有几个人分别是从北大睡眠研究中心和信息工程学院出来的,我本人之前也是在创业,主要专注在APP开发和营销方面。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