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的“脱北者”,成大生物的港股梦能否安好?

作者: 智通财经 曾辉 2018-05-07 14:00:52
​曾经北上深桃园结义,如今沪深港三国演义!

曾经北上深桃园结义,如今沪深港三国演义!

北京股转系统挂牌(下称“新三板”)的优等生——成大生物(831550.OC)拟申请在联交所主板上市,港交所有望迎来一批来自新三板的“住户”。新三板和港股的对接,拖起了中国创新的希望,因为新三板以中小企业为主;也解决新三板流动性难题。

“三+H”仅三个多月就能吃“螃蟹”

“新三板+H”的消息最早可以追溯到今年1月份, 彼时全国股转系统公司相关领导表示,2018年将推动对外开放和合作,全国股转公司将针对部分挂牌公司提出的赴境外上市的需求, 研究推进企业两地挂牌问题。股转公司拟尽快加入国际上影响力较强、规模较大的国际组织,扩大国际交流合作范围,深化与港交所、纳斯达克等境外交易所的交流,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仅仅过去了三个月时间,“新三板+H”就上报获批成为了现实。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于2018年4月20日就内地“新三板+H”模式表示,新三板有自己的上市规则,并没有要求要在新三板退市才能到香港上市,只要符合香港的上市规则,若企业在新三板上市后再到港上市也会欢迎。他还强调,并没有存在任何特别通道,未来会继续与新三板合作及沟通。

李小加讲话过去仅仅一天时间,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就与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于4月21日在北京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根据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欢迎对方符合条件的挂牌/上市公司在本市场挂牌/上市的申请。全国股转公司对挂牌公司申请到香港联交所发行股票和上市不设前置审查程序及特别条件。

《备忘录》还指出,挂牌公司可以到境外发行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简称“发行H 股”),无需在全国股转系统终止挂牌。挂牌公司可以结合自身业务发展规划,充分利用境内外两个市场进行资本运作,实现与境外资本的对接。

成大生物什么来头?

在政策加持下,成大生物成为“三+H”制度下首个“吃螃蟹”的新三板上市公司。那么,这家公司究竟是什么来头?

根据智通财经APP的了解,成大生物是A股上市公司辽宁成大的控股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02年6月,是一家致力于研发、生产和销售人用疫苗的企业,公司产品主要包括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人用乙脑灭活疫苗(Vero细胞)、冻干乙型脑炎灭活疫苗(Vero细胞)。

从行业地位来看,成大生物近10年来稳居市场份额首位。据了解,公司最主要的产品人用狂犬疫苗 2017 年批签发量为 622.98 万人份,同比增长 56.16%,市场占有率也从2016 年的 31.67%提升到 2017 年的 37.94%。此外,公司乙脑减毒苗批签量也相对稳定,批签发量 193.14万剂。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17年成大生物是中国乙脑灭活疫苗独家生产企业。

blob.png

随着市占率的提升,成大生物的业绩也实现稳步增长。2017年成大生物实现营业收入12.76亿元,同比增长23.93%;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56亿元,同比增长21.61%。2018年一季度完成营业收入2.48亿元,同比增长14.79%;实现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4亿元,同比增长25.43%。

blob.png

悬崖边上的新三板

2016年底至2017年初,是国内新三板市场的分水岭!此前,新三板的挂牌速度,每年都急速增加,然而2017年开始,其摘牌的情况开始急剧增加。

智通财经统计发现,2013年底,新三板才有343家挂牌企业,但此后挂牌速度逐步加快,至2015年12月25日,挂牌公司突破5000家,至2016年12月19日,突破10000家。简单平均计算可见,从2014年初至2016年底,近3年时间挂牌了9600多家,平均每周挂牌家数为63家。

然而,2017年开始,新三板公司摘牌的情况开始急剧增加。从此前单月摘牌数量不超过10家到2017年12月摘牌130家,全年累计摘牌公司超过700家。

进入2018年,新三板公司摘牌的趋势虽有所缓解,但也处于历史高位,今年一季度摘牌公司数量依旧达到278家。申万宏源的预测2018年可能将有超过1100家公司摘牌。

blob.png

从摘牌的原因来看,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新三板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一类是企业达不到新三板的标准。在新三板目前流动性枯竭、估值偏低、融资不畅的情况下,登陆国内A 股、港股或美股等高级别的资本市场,就成为新三板公司在资本运作方面的重要选择。

但另一方面,还有一大批企业由于其自身问题,达不到新三板的标准,比如企业经营不善导致无法持续经营、经营不合规受到监管处罚或风险提示以及无法按期披露定期报告等。这类公司摘牌主要是企业自身经营发展出现了严重问题,因此主动或被动的离开新三板。

但其实优质上市公司“逃离”新三板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新三板挂牌的公司总体质地较低。申万宏源的研究表明,新三板挂牌公司总资产平均值为2.54亿元,营业收入平均值为1.55亿元,净利润平均值仅为900万元。

blob.png

也正是这个原因,导致新三板成为股票市场比较著名的“雷区”,投资者在其中“踩雷”也是常有的事情。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有曾经的“公募一哥”王亚伟旗下的千合资本投资2017年12月26日摘牌的新三板公司中科招商发生巨亏,王亚伟本人也一度被称作"新三板最大的韭菜"的案例。此外还有前海开源投资中科招商被投资者“拉横幅”的事件。

(此处省略一万字!小智在此替所有巨亏的韭菜咆哮:中科招商你还愣着干嘛,赶紧给港交所交材料啊!!)

在上述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新三板优质企业“逃离”新三板,谋求第二上市也在情理之中。

什么样的新三板企业可以赴港上市?

然而,“逃离”不是你想逃想逃就能逃,新三板企业要想赴港上市,还必须满足香港股票市场上市要求。

根据智通财经APP的了解,目前,香港主板市场上市规则对财务的要求为满足三者之一:(1)最近一年扣非净利润至少 2000万港元且最近两年扣非净利润至少3000万港元(2)上市时市值至少20亿港元且最近一年的营收超过5亿港元且前三个会计年度的经营性现金流入至少为1亿港元(3)上市时市值超过40亿港元且最近一年营收超过5亿港元。

香港创业板市场上市规则对于财务的要求为最低公众持股量须占已发行股本的25%(市值少于40亿港元的公司,最少要达 3000万港元;市值相等于或超过40亿港元的公司,最低公众持股量须占20%,或10亿港元。

blob.png 

可见,港股市场虽然实行注册制,但企业依然需要满足相当的条件方可赴港上市,目前在A股和H股同时上市的公司也就只有100家左右,预期实际实现“新三板+H股”两地挂牌的公司数量也会比较有限。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