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基建链商品价格止跌回升 预计Q4需求端有望获得持续支撑

10月下旬财政政策加码,批准增发1万亿元国债投向基建领域,远月需求增量预期带动基建链相关商品价格止跌回升。

智通财经APP获悉,中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10月下旬财政政策加码,批准增发1万亿元国债投向基建领域,远月需求增量预期带动以PVC(城市管道建设的核心原料之一)、水泥、钢材为代表的基建链商品价格止跌回升。传统建筑施工的旺季“金九银十”即将结束,但考虑到本次万亿国债主要投向以“水利工程建设”为代表的基建领域,水利工程的施工旺季恰为历年的11月至次年4月,预计Q4基建链商品需求端或可获得持续支撑。

中信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10月下旬财政政策加码,批准增发1万亿元国债投向基建领域,远月需求增量预期带动基建链相关商品价格止跌回升。

10月24日,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批准了国务院增发国债和2023年中央预算调整方案,并将国务院提前下达部分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授权延长至2027年底。宏观政策超预期加码,提振远月基建需求增量预期,对各基建链商品的投机和刚需补库需求增加,10月下旬各基建链商品价格齐齐上涨。涉及到的几个具体品类如下:

1)PVC价格止跌回升:“水利工程建设”是本次万亿国债政策的主要受益领域之一,后续政策逐渐落地有望带动管道建设需求高增。PVC是管材生产的核心原料之一,广泛应用于基建、房地产等领域。在城市地下排水管道的建设中,PVC管道已经逐渐代替钢材管道成为主流,预计后续该政策对PVC价格或仍有持续提振作用。在基建需求增长这一核心逻辑的驱动下,10月下旬PVC结束了连续四旬的价格下跌,现货价回升至5944元/吨(前值为5882元/吨)。

2)水泥价格明显抬升:需求预期明显抬升的情形下,当前企业端对水泥的挺价意愿较强。10月下旬,水泥价格指数从中旬的106.4抬升至本旬的109.0,从指数绝对值来看已经连续4旬小幅抬升,从“同比跌幅改善程度”来看本旬水泥价格跌幅亦出现明显收窄(本旬为-29.5%,前面几旬始终低于-30%)。但整体而言,水利工程建设业对水泥需求的驱动力并不是很强,未来价格上涨的弹性更多取决于地产开工的恢复程度。

3)钢材价格偏强运行:进入10月以来,钢材价格表现持续偏弱。但在前述宏观政策端利好因素的刺激下,10月下旬,螺纹钢、线材、中板、热轧板卷的价格纷纷止跌回升,其中螺纹钢的回升幅度相对最高(从10月中旬的3729元/吨增至3783元/吨)。

“银十”将尽,建筑施工临近淡季,但考虑到正值水利工程施工旺季,基建链商品价格的改善或有持续支撑。

部分研究者担忧,传统的“金九银十”即将结束,建筑施工临近淡季,后续黑色系、建材等基建链商品价格的走高或缺乏持续性。但本次万亿国债主要投向以水利工程建设为代表的基建领域,水利工程的施工旺季恰为历年的11月至次年4月,与其他传统基建项目建设“金九银十”的规律存在一定差异。基于此,我们认为今年四季度有望形成超市场预期的实物工作量,实际需求的不断增长预计可对前述基建链商品的价格改善提供持续的支撑。建议后续高度关注前述基建链商品价格的变化以追踪本轮基建实物量的形成情况。

10月汽车价格战仍在持续,价格战促进近三个月销量高增,但对车企利润带来考验。

今年以来共发生了两轮典型的价格战,一是年初由特斯拉率先引发的降价潮,在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政策退坡的背景下诸多厂商纷纷跟进;二是8月以来各车企为备战“金九银十”而发起的多品牌价格战。今年汽车价格战发生的根本原因有二:一是核心原材料锂价大幅回落给车企降价提供了充足空间,二是车企有极强的去库存意愿进而选择“要量不要价”。根据乘联会发布的数据,8月、9月、10月的前三周,我国乘用车销售分别同比增长2.5%、5%、19% ,销量数据不断创出新高,价格战对于汽车销售量的提振起到较强的作用。但激烈的价格战对于车企的利润亦造成明显影响。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计算,1-9月规上汽车行业营收利润率仅为4.9%,虽较之于一季度(1-3月)提升了1.1个百分点,但较之于过去存在较大差距(过去五年行业利润率均值为6.3%)。

出口需求或出现边际转好的证据:出口运价指数同比跌幅收窄,义乌小商品价格指数上涨明显。

今年以来,出口运价指数始终较为低迷,较去年同期降幅接近60%,这一点与出口数据偏弱的表现较为一致。但最近两旬,出口运价指数的同比降幅已经开始收窄,10月下旬总指数同比读数-57.5%(高于10月中旬的-59.6%,9月下旬的-63.7%)。此外,最近两旬小商品价格上涨较为明显,从10月上旬的100.93上涨至中旬的101.42、下旬的101.59,较去年同期的涨幅也从10月上旬的0%增至中旬的0.4%、下旬的0.7%。两大类指标均呈现出积极信号,或反映我国出口需求出现一定边际回暖。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